6月1日《探秘中国汉字》(下) 赵世民
央视国际(2005年06月06日 10:12)
主讲人简介:赵世民,中央音乐学院教师。1979年至1984年在西北政法学院读法学哲学。1984年至198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学院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员。1985年至今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过的课程有:《哲学原理》、《汉字源流》、《音乐评论写作》、《老子庄子哲学》、《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等。赵世民是中央音乐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人文教师。
内容简介:汉字的诞生标志着中录时代,有文字就有了文献,因而,炎黄子孙一代接一代地总结历史经验,创造并推动着社会发展进程。可以说我们的祖先告别蒙昧,走进文明,汉字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在世界流行汉语热的今天,我们对汉字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汉字是如何诞生的?汉字真的蕴含着先人的思想和智慧吗?解读汉字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一、汉字浓缩着字前史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
如“活”字,最早的字型说明有水有根就活。
如“家”字,最早的字型房里有猪,猪繁殖力强,当时,人的生产力是最重要的生产,以生产能力旺盛的猪象征家的人丁兴旺。
二、汉字浓缩着字前史中国人的科学精华。
比如“思”字,现在看是“田”和“心”,好像说“心田”是管思想的。有人由此断定中国人早先不知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这是他没看“思”的最早字形。“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头盖骨的汇合处,不信你去医院找一个人头骨标本,你看头顶的纹路和“囟”非常相似。那么,“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头和心的相通。我们祖先的这一认识非常前卫。今天的科学证实,“心”“思”这字形,暨有思维,又称情感。
三、汉字体现先人哲学的思辨。
比如“默”,表示的是不言语,无声,按说仅一个“黑”字就足以象征,为什么还要加个“犬”呢?谁都知道,狗最爱叫。用善叫的狗去趋近寂静、无言,更能体现出“默”的充实内容。巧了,从思想上说,“沉默”是由能言善辩的智者提出来,从造字上说,“默”又是由“汪汪”狂叫的狗来象征。“默”是可以说,能说而不出声。一个天生的呆痴再不说话,我们也不会以“沉默”刻画他,如同我们不会说一段木头失明了一样。
汉字不仅构筑了隐性的中国哲学体系,也塑造着中国人的心理结构。表面上看,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本能。
(全文)
我讲的题目是探秘中国汉字,我想在座的都非常熟悉汉字,那么汉字我们都知道,跟世界其他国的文字相比,尤其和拼音文字相比我们叫象形字,为什么我们这个汉字叫象形字,它是怎么产生的?谁发明的?谁创造的?我们也知道,中国古代有个传说,叫仓颉造字。
这个字我们都知道是活,望文生义,水加舌头,舌头是很灵活的嘛,口干舌燥,舌头又动不了,所以得加水,用舌头来象征。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我刚才说了,我们要想知道汉字,一定要找到它最早的字形,当然是尽可能了,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发掘的甲骨文,出现的单字是四五千个,到现在解释出来有定论的,不到两千个,当然,我相信还有地底下埋着很多很多的甲骨,也就是说,可能某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今天找不到的最早的字形以后可能会发现。那么这个活最早的字形是这样,这是水,这个呢就我们今天讲的氏族的“氏”,这个是口,也有的活没有口,底下
6月1日 《探秘中国汉字》(下) 赵世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