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朱元璋胡蓝冤狱
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的、最贫苦的一个人,最后登上了皇帝大位,给没给他在执政当中留下烙印呢?我们先讲几个小故事。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行,他走到民间去,听说别人在议论自己。(这些人)提到朱元璋的时候说什么呢?说“这个老头”如何如何,朱元璋心里非产不高兴。他就来到徐达家里头,在徐达家里头走来走去,暴躁不安。徐达这时候没在家,他的夫人在家。徐达夫人说,是不是徐达犯什么事了惹了皇帝达怒。朱元璋说不是,说你看,张士诚这个家伙当过几天王,老百姓至今都叫他东王,可是我做了皇帝了,老百姓叫我老头,这行吗?朱元璋马上叫五城兵马司把军队调来,把这附近的很多家就抄斩了。他把自己的地位,把自己的权力,把自己在老百姓当中尊重的程度看得非常重。这是一个故事。
再讲一个故事。朱元璋曾经下诏免除江南的赋税,到了秋天的时候朱元璋把这个事忽略了,或者是有别的想法,又下令征收赋税。旁边一个官员叫右正言周衡,周衡说,皇帝你已经下了诏说不征收赋税,怎么到秋天又来征收,是失信于民。这说得很对啊,朱元璋虽然不高兴,但是毕竟自己心里头有短处,没说什么。过些日子,这个周衡家里有事请假回家,他的家离南京不远,他的家乡是在无锡。南京到无锡很近,跟朱元璋越好了是六天回来再朝拜皇帝,可是这个周衡到第七天才回来。朱元璋说,我征收赋税是失信于天下,你说六天回来你不回来是失信于我,(失信于)天子,(必须)处罚。就这样就把这个周衡处死了。
所以我们看,朱元璋他的心胸很狭窄,就是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一个穷的游方僧,最后登上大位,非常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别人对他的评价。
* 朱元璋对王朝底层的这些小官员们都是这样不惜耗费经历去打击,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高官们,朱元璋又会是怎样一个态度呢?他的屠刀会不会砍向他曾经得左膀右臂呢?
胡党之案
下面我们讲一个大案——胡党之案,“胡”是谁?是胡惟庸,胡惟庸是什么人?胡惟庸是丞相,俗话说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非常之大。朱元璋对于跟他一起起兵的将领实际上早就在提防了,他在夺取天下的过程当中,在驾驭群雄的过程当中,练就了自己的残忍和残暴,没有亲情,没有兄弟之情。到洪武十三年就发生了胡惟庸狱,也叫胡党之狱。刚才说胡惟庸就是丞相,是他建国之初掌握大权的最高文臣。
洪武十三年五月初二,这一天朱元璋驾出皇宫西华门,到哪去呢,到丞相胡惟庸家去。为什么去呢,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到他家里观看祥瑞。什么是祥瑞?就是出了很好的事情,象征天下吉祥的事,胡惟庸家里头出了澧泉了,井里头冒出的水很特别,他邀请朱元璋到他家里观看。地下出祥瑞,显然是上天有感应,为什么有感应呢就是因为你皇帝做得好,或者是国家要出好事了,朱元璋为此到胡惟庸家里去看。
可是刚出到西华门,迎驾冲过来一个人,拦着朱元璋的大驾,挡住最前面的御马。周围的武士冲上去就打,这个冲驾是冒犯、是大逆。这个人跑过来急得说不出话来,乱锤打下去把他的胳膊都打断了
,但是他还举手指着胡惟庸家。朱元璋想这个人冒犯皇驾,不怕死,一定是想有事情跟我说,什么事情呢?(朱元璋)一看他指的地方是胡惟庸家,登上西华门城楼一看——胡惟庸家是刀枪林立,士兵裹甲埋藏!来报案的人是谁,叫做云奇,是西华门内使,是看守西华门的一个太监,这件事在历史上就叫做“云奇告变”,云奇这个人告诉发生事变了,举报
(五) 朱元璋胡蓝冤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