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
陈美东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太宗三年( 年)
生;延■三年( 年)卒。天文学、水利工程学。
郭守敬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从小跟随祖父郭荣长大,得到良好的
教育。郭荣不但通晓《五经》,而且精通数学和水利之学,这对郭守敬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约年,郭守敬得到一幅拓印的北宋燕肃的莲花漏
图,依图他能将这一计时仪器的原理讲得十分清楚。他还曾依据古图用竹
篾扎制成浑仪,并积土为台,用扎制的浑仪进行恒星观测。这些都显露出
年轻的郭守敬对天文观测的浓厚兴趣,和在仪器制作方面的才华。
约年,郭荣把郭守敬送到他的老朋友刘秉忠处学习深造。刘秉忠
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深通天文、数学、地理等学问,这时正在磁州西紫金
山(今河北武安),与另两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张文谦、张易一起读书并研
讨学术,参与其间的还有一位少年朋友,名叫王恂,他比郭守敬小四五岁,
也是才华出众。郭守敬与这些良师益友朝夕相处,经过数年的共同学习和
钻研,学问大有长进,尤其是在天算历法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人
后来先后出仕元廷,张文谦、张易,特别是王恂又都是参与制定授时历的
重要人物,他们此时的聚会,很可能已经对历法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
论。
约年,郭守敬返回家乡。年,受张文谦等人的邀请,他在
邢台参与了一项河道疏浚的规划工作,妥善地设计了其中的关键工程,已
在水利工程上崭露头角。此后数年中,他一直在家潜心学习与研究,不断
增长自己的学识。
年,应张文谦的邀请,郭守敬到大名(今河北大名一带)任职,
协助处理有关政务。其间,他考察了该地区的水利状况以及地形水势,多
有心得。他还曾仿制成燕肃的莲花漏,以供城市计时之用。
年,张文谦正式将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晋见时,郭守敬依据多
年对水利的考察与思考,向忽必烈提出了兴修项水利工程的建议,受到
了忽必烈的重视和赞赏,被授予提举诸路河渠的职务。自此到年的
余年中,郭守敬一直在水利部门任职,先后升任副河渠使()、都
水少监()、都水监()、工部郎中()等职,分管以至全
面负责全国河渠、水利的治理工作。其间,他先后完成了修复西夏古渠、
兴修北京地区若干水利设施、黄河下游诸水系的整治等重要工程。
年,忽必烈诏令编制新历法,为此设立了专门机构太史局,并任
命王恂和郭守敬二人为主要负责人,先后参与改历工作的还有张文谦、张
易、许衡、杨公懿等人,他们各尽所能,分工合作,终于在年编成了
新历法,即著名的授时历。在年的编历过程中,郭守敬共创制了简仪、
高表等种天文仪器,并主持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天文观测工作,他
还积极参与对前代历法的研究和新历法的编修,为授时历的制定做出了重
大贡献。其间于年,忽必烈改太史局为太史院,诏令王恂为太史令,
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共同负责太史院这一规模宏大的皇家天文台的筹
建工作,郭守敬为太史院的规划和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
年,授时历颁行天下,但由于时间紧迫,授时历所采用的天文数
据、天文表格以及推算方法都还未经缜密的考定,只是一堆未经整理的草
稿。到年,编制授时历的主要参与者王恂、许衡、张易先后去世,张
文谦、杨公懿则隐退还乡,因此,完成定稿的工作全部落在了郭守敬身上。
又经过约年的艰辛努力,郭守敬撰成了《推步》卷,《立成》卷,《历
议拟稿》卷,《转神选择》卷和《上中下三历注式》卷,共种
卷,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年,郭守敬升任太史令,继续进行天文历法的研究工作。又先后
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天文历法著作:《时候笺注》卷,《修改源流》卷,
《仪象法式》卷,《二至晷景考》卷,《五星细行考》卷,《古今
交食考》卷,《新测二十八舍杂座诸星入宿去极》卷,《新测无名诸星》
卷,《月离考》卷,共种卷。其中有对日、月、五星运动以及二
至晷影、交食等的详细考证,有关于历法改革源流的论述,有关于天文仪
器制造方法、尺度的详细说明,有恒星位置测量的最新成果,它们是郭守
敬对年以来,特别是新近的天文历法工作进行的总结。这些与前述
种卷合计种卷,构成了一个十分严密、完整的天文历法巨著。
年,郭守敬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兴修余处水利工程的新建议,
其中以修建通惠河工程最为重要。同年,忽必烈复置都水监这一统理全国
水利的机构,命郭守敬兼职主管其事。年,通惠河通航,郭守敬又被
任命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
年,由于在天文历法以及水利工程上的杰出贡献,郭守敬被任命
为昭文馆大学士,并兼管太史院的工作。这一年,他制成了七宝灯漏和木
牛流马。次年,他又制成柜香漏、屏风香漏、行漏等计时仪器。年,
他还制成了灵台水浑运浑天漏,并曾对京郊的一项水利工程提出重要的建
议。后又曾试图仿制张衡地动仪,可
【管理教学类】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