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支中心概览昌平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地处温榆河冲积平原和燕山、太行山支脉结合地带。,其中平原面积占40%,山区、半山区面积占60%。昌平区位条件优越,北与延庆、怀柔接壤,西与门头沟、河北怀来相连,南与海淀、朝阳相通,东与顺义毗邻,是北京的北大门,素有“京师之枕”、“甲视诸州”之称。昌平区行政区划共有17各乡镇(含2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0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20余万人。昌平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在北京市文化局,首都图书馆支持和部署下,逐步推进,稳步发展,在新形势下为繁荣农村基层文化,满足农民多层次文化需求,传递中国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基本情况昌平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开始于2003年,最初在回龙观镇二拨子,崔村镇香堂村,南口镇红泥沟村等六个村试点安装,此后陆续在全区十七个镇(街道办)文化中心开始安装,前期安装设备均通过卫星设备直接接收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开始普及进入乡镇行政村,第一批90个行政村与当年安装调试完毕。2008年第二批213个行政村进行安装,至此昌平区所属行政村实现全区共享工程村村全覆盖。共享工程昌平支中心设在昌平区图书馆,是昌平区共享工程的建设和业务指导单位,负责保障区中心共享工程设备的运行,协调镇村级共享工程设备的维修,指导镇村级共享工程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全区共享工程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二、管理和队伍建设为使共享项工程真正为民所用为民谋利,昌平支中心将共享工程日常管理纳入制度化管理。制定支中心、镇、村基层服务点工作职责和制度,实行制度上墙公开。每年有年度工作计划,月度有工作要点,季度有工作督导,年末有工作总结考核,并推行管理员工作日志管理,收集整理共享工程服务活动的得失,探索共享工程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个新的农村文化资源获取平台,如何推广好、利用好共享工程丰富的文化资源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专业化的共享工程管理员队伍。昌平区共享工程支中心在管理员队伍建设上坚持明确职责,明确思路,制度化管理,常态化培育。对于乡镇、村两级基层共享工程管理上择优选取文化层次较高,有一定社会基层管理服务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村官为管理员,他们工作热情高,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尽快熟悉掌握共享工程设备为所在村民服务。目前昌平区共享工程管理员70%为各级大学生村官,26%是由较高学历的村委委员兼任,实现了管理员选取的高起点。三、培训工作昌平支中心在共享工程管理员的培养上实现了制度化和常态化。根据支中心工作要求,每年对辖区共享工程管理员进行6期的集中培训,2003年以来一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8期,参加轮训的各级管理员达1800人次。四、经费投入。昌平区共享工程自2008年实现村村全覆盖以来,首都图书馆每年投入70余万的运维经费,用于共享工程设备的维护,人员培训和惠民活动的开展。同时,昌平区政府,昌平区文化委员会和昌平图书馆每年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共享共享工程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五、资源建设。昌平支中心在历年的工作中,搜集不同区域民众文化需求,选取、编辑制作各类题材资源7TB,每年制作发放各类光盘1400多张,展板70多块,各类海报,招贴画37副,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以共享工程为依托结合全覆盖的农村数字电影厅建立电
参考范例·北京市昌平区支中心概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