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以下简称十三师)黄田农场。工程区距黄田农场约25km,距哈密市约48km,距乌鲁木齐市678km。国道G312在水库下游18km处经过。庙尔沟流域位于哈密市以东18km,。庙尔沟河出山口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933万m3,该水系为黄田农场独立使用的水系。新疆兵团十三师八大石水库总库容990万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工程为IV等小(1)型工程。,根据规范的有关规定将大坝定为3级建筑物,灌溉供水洞及溢洪道定为4级建筑物;其余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Q=360m3/s,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Q=860m3/s;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主要建筑物的地震设防烈度也取为Ⅶ度。导流洞及上游围堰为4级建筑物,导流洪水标准取20年一遇,洪峰流量Qmax=。根据枢纽布置及坝址区地形条件,导流洞布置在右岸,坝体施工导流采用河床一次断流,上游围堰挡水,导流隧洞全年导流的方式。)气象哈密地区总的气候主要特征是干燥少雨,年、日温差大,降水分布不均,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酷热、蒸发强,秋季晴朗、降温迅速,冬季寒冷、低空气层稳定。本次选择五道沟渠首气象观测站和哈密气象站为气象代表站,其中气温、降水、蒸发资料以五道沟渠首气象观测站为参考,其它气象要素以哈密气象站为参考。℃,多年平均降水量151mm,多年平均蒸发量2840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359小时,历年最大冻土深度112cm。2)水文庙儿沟河为发源于天山东段喀尔力克山脉南坡的一条内陆型小河流,河源最高海拔高程4886m,源头3600m以上山区分别有少量冰川。河流总体自北向南流入哈密盆地,山区为径流形成区,出山以后则为径流散失区。流域形状总体呈长条状,东北—西南走向。高海拔地区流域横向较窄,宽度仅7km左右,区间发育有冰川运动、融化形成的冰川河谷;海拔3000m以下山区流域逐渐横向展开,流域最宽达16km;自2000m以下山区,又逐渐变窄,在出山口形成喇叭口汇流出山。庙尔沟河中高山区河网密度较高,低山区降水相对少,支流较少,发育多为洪沟。流域出山口以上集水面积372km2,山区河长36km,河道平均纵坡85‰,流域平均海拔高程2840m。,%。3庙尔沟河山区源流区域植被覆盖度较好,人类活动少,水质良好基本无污染,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根据工程设计提供的报告,各项水质监测成果见表:庙尔沟河水质监测成果表PHCa2+Mg2+K+Na+Cl-SO42-HCO3-矿化度(mg/L)(mg/L)(mg/L)(mg/L)(mg/L)(mg/L)(mg/L)(mg/L))洪水庙尔沟河洪水主要由季节性融雪、冰雪融水和降水形成。中高山区冬季降雪深厚,在春末5月及夏季积雪融化可形成融雪型洪水;山区夏季降雨较多,短历时强降雨天气可形成暴雨洪水;河流源头分布有少量冰川,在盛夏季节遇有高温天气,会形成冰雪融水洪水。)工程区域地质工程位于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Ⅱ3)下的哈尔里克复背斜(Ⅱ33)三级构造单元内的南部边缘。测区地形地貌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依次可分为四个区:侵蚀构造高中山区、侵蚀构造中山区、侵蚀构造低中山区、山前洪积扇平原区,工程区位于侵蚀构造低中山区和山前洪积扇平原区这两个地貌单元内。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海相火山碎屑沉积岩;侵入岩体为华力西中期第一侵入次闪长岩及第二侵入次花岗岩体;新生界4第三系陆相湖盆碎屑沉积岩及第四系陆相冲洪积及崩坡积等成因的堆积物。工程区主要分布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花岗岩体和第四系地层。①.主要地质构造区内起控制性作用的断裂主要有:(1)卡拉麦里断裂(F7)。该断裂形成于早古生代,强烈活动于晚古生代,具有明显的复活性,晚更新世时期仍有活动。断裂南距坝址约41km。(2)洛包泉断裂(F8)。断裂破碎带宽45~700m,破碎带主要由碎裂岩组成,走滑(左旋)为主兼压性。,表明该断裂为全新世仍在活动的断裂。断裂南距坝址约36km。(3)哈密盆地北缘断裂(F10)。东西走向,倾北,全长约250km,为一系列平行于大山的阶梯状断裂构成,宽2km,均为高角度逆断裂性
十三师八大石水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