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新内涵、新动力、新对策解读●“三农”问题则是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总称,现已构成当今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其复杂性、严重性和化解的艰巨性,堪称世界之最。●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最为人们关注的其实是农民工问题。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工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三农问题”的根源:一是农业弱质性与市场风险性的双重制约;二是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迟滞与历史惯性;三是人多地少的现实约束;四是农村资本大量流失;五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偏向。●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就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11个“一号文件”,继往开来,始终不渝地体现了跨越二元社会的历史藩篱、追求城乡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伟大梦想。可以预期,这必将成为今后“三农”工作再创辉煌的新动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起点。●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1、从体制上着手,深化农村管理体制和制度改革,,消除体制上的障碍,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解放农村生产力。2、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加大农业投入和扶贫攻坚力度,增加对农民公共产品的供给,以使农民收入明显得到提高。3、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民主自治建设,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繁荣农村社会文化,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4、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保障农民自主权和民主权利。5、做好三农科学发展的规划、指导、扶持、管理和服务工作。一、“三农问题”的概念与实质1、“三农问题”与“农民工问题”所谓“三农”系指农业、农村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是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总称,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也有质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矛盾。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城乡经济社会变革不同步造成的结构偏差问题,现已构成当今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我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和化解的艰巨性,堪称世界之最。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积累,总的来看,“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农村、农民欠发达,现代化程度低,发展比城市严重滞后,广大农村基本上仍是农业社会,城乡差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农民收入低,增收难,是当前全国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最早由经济管理学家温铁军于1996年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国内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并随之迅速成为我们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农民工问题”是指中国大陆由于农民进入城市参与经济活动后涉及的一系列权益保障的总称。,%。目前,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最为人们关注的其实是农民工问题——农民工身份的被歧视、户籍制度的
三农问题669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