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法实用系列全书出版说明
课堂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核心和精华所在,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成才
的重大问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使广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
领导、教师以最佳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来进行教学工作,由中央教育科学
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教育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经过数年
艰苦努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学校课堂教学实用操作方法大型工作用书。
《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对课堂教学各种方法、各个操作过程
从策略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不仅有启发式、循序渐进式、因材施教
式、智能培养式等课堂操作过程全面总结,而且有每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
中所应采取的策略。《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行
为、课堂的各个环节,从技巧角度进行了全面总结。既有教学组织的形式、
管理艺术、提问的设计、控制的技巧,又有教师备课的艺术、讲授的技巧、
安排作业的艺术、复习考试的方式。《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模型全书》对课
堂教学的整个结构、各种设计方式、各类模型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既有
教学结构与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模型,又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的具
体教学模型的汇集评介。
《课堂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全书》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
学生运用正确方法来进行课程学习,如何指导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方
法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本书既包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一般方
法和特殊技巧,又包括教师对学生各个学科学习的具体指导方法和策略。
课堂教学方法实用系列全书,系全体编著者在总结了近年教学经验
的基础上,吸收了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成果,进行了大量创造性劳
动编著而成。它对于学校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及操作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系列全书在编著过程中,参考和引录了国内外有关的教育文献,特向
原著者表示感谢。同时对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孙以年、姚政等同志为出版系
列全书所做的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课堂教学方法实用系列全书》编委会
一九九六年四月
第一部分组织教学策略之一——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教学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怎样把一定
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怎样组织好教师和学生,怎样有效地利用教学的时
间、空间,怎样发挥教学设备的作用等,这些都是教学形式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由
于社会各阶级对人才需要的不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所采用
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不同,教学形式也有所不同。
古代各国学校普遍采取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我国过去的私塾、书院
就属于这种形式。采用这种形式组织的教学尽管有一群学生在一起学习,
但并没有组成一个集体,其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也不统一,往往没有固定的
开学结业的时间,学生可以随时入学或退学。采取个别施教的方式,有时
也集结三五个学生由教师给予讲解,但它的规模小、进度慢、效率低,是
一种与低生产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形式。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教育上的一系
列新的变化,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革。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扩大教育
规模,增加教学内容,特别是增加有关自然、技术、艺术、职业等学科门
类,以加快教学进度。原来那种低水平的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
客观的需要。欧洲在、世纪首先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创造了班级上课制
的教学形式。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适应时代的需要,
总结当时的教学经验,在《大教学论》中,对这一教学形式做了理论上的
阐述和说明,由于它比个别教学优越,所以得到逐步推广,并不断完善起
来。我国采取班级上课的教学形式是清朝末年,~ 年清朝先后拟
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年清朝政府废除科举,
兴办学校以后,班级上课制教学组织形式才开始得到发展。
在资本主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世纪初期曾出现过道尔顿制和设计
教学法,这些教学组织形式在英美日等国曾风行一时,对中国也有一定的
影响。
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学制、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
改革的同时,对教学组织形式也进行了改革。由于国际上在经济、军事和
科技方面的竞争,使资产阶级切实感到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质量的
重要。在美国竭力强调天才教育,日本也大力推行“英才教育”。它们重
视选拔和培养高才生,强调适应个别差异,注意加强个别教学,在教学组
织形式上进行了很多改革试验。如实行按智力、能力分班分组进行教学,
将固定的班级改为有弹性的学级编制,实行跳级制,中学设选修课等等。
重视学生的自学
【管理教学类】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