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与肝病关系临床研究集析.doc:..舌象与肝病关系临床研究集析【摘要】査阅了近40年的舌象与肝病关系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主要涉及的肝病有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車症肝炎、肝碳化(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脂肪性肝病等,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关键词】舌象;肝病长期的实践证明,“望、闻、问、切吶种诊法,不仅可以完全满足中傑临床辨证的需要,而且対人体是完全无伤害的。其中,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病证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与中IK辨证不同,现代IK学强调辨病,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多依靠各种更疗器械和设备。这些检查手段,或者有创伤性,如组织活检,或者有其他危害,如x射线。目前,中药已经被大量运用于西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耍的作用,进一步将中医无伤害的诊查手段运用于现代医学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望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肝病一总是危害公众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儿十年來,人量的中医和西医的临床工作者対舌象变化与各种肝病的关系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对舌象与几种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概述。,一些基层医务工作者己经发现了舌两侧青紫斑块与肝癌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李乃民[1]通过对130例肝癌和111例其它肝胆疾病患者舌象的对照观察,认为肝癌患者主要表现以舌边两侧(即中医舌诊属肝胆区)青紫和绛紫舌居多,并结合舌之瘀斑瘀点、条纹线降起物及静脉迂曲色变的多少和轻重,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癌的病变程度。20世纪90年代,秦志祥等[2]对21例肝癌病人舌象观察发现,肝癌患者舌两侧边缘出现青紫的条纹或形状不规则的瘀斑,舌血常伴有水肿,而它的显著程度似为肝脏肿块的大小程度相一•致。、分期为舌彖黄荣璋等[3]对29例肝癌患者的舌象观察发现,正常舌象可见于肝癌I期及I【a期;而质红、紫暗、瘀斑等舌象多见于IIb期和III期。这说明舌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川:癌转移与否及肝功能等级。伴门静脉瘤栓者中薄白苔占1/11(%),无瘤栓者薄白苔为5/18(%),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伴门静脉瘤栓者中厚黄苔及剥脱苔占4/11(%),而无瘤栓者厚黃苔为2/18(%),且无剥脱苔,两组也具统计学意义,说明舌苔可揭示病变的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刘庆[4]、高静东等[5]发现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的形态、颜色及异常程度均有所不同。舌下络脉脉形宽粗迂曲、颜色青紫或紫黑,随病情演变而加重;临床III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的异常程度较I期和II期高;另外,络脉颜色的改变早于络脉长度和宽度的变化,提示络脉颜色可作为肝癌临床诊断和疾病普杏的指标;应用舌诊综合信息分析系统[6]对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其他肿瘤患者的舌质颜色及RGB值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质颜色较其他肿瘤患者青紫舌比例高,临床111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青紫舌的比例较I期、II期高。认为舌质青紫是原发性肝癌舌象的重要特征。邓伟哲等[7]运川舌尖微循环检查及舌苔脱落细胞染色法,对10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08例健康人中的“正常舌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正常舌彖“舌尖微循环总积分和舌苔
舌象与肝病关系临床研究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