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年月日,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我们谨以这本书,作为对这
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纪念。
在五十年代,同志们在一起谈天,提起史学概论来,都认为应该在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写这么一本书;同时也认为,在高等学校历史系应
该开设这门课程。至于这本书应该怎么写,这门课程应该讲些什么,大家一
时想不出办法来。一年一年过去了,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认真讨论过。后来,
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了这门课程,主要讲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我并
不认为这种讲法是对的。因为我觉得,如果只讲历史唯物主义,这门课就应
该叫历史唯物主义,不应该叫史学概论。我为这个课程内容问题,多年来一
直感到不安。去年,因为《史学史研究》季刊的需要,我每一季度撰写一篇
文章,交它发表,总题目是《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在酝酿这四篇文章的过
程中,我逐渐产生了写史学概论的思想。这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
指导下,论述中国史学遗产几个重要方面的成就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史
学的发展,及当前史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我想在这本书里,提出一些问题,
请同志们讨论。也希望它能成为教本,多少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这本书的编写提纲草稿,是年月日提出来的。经过讨论,同
年月日进行修改。今年月日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现在这本书,
就是在第三稿提纲的基础上进行工作的。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变动也很大。
有的章节,改写了二次或三次。现在要定稿了,从全书来看,各章节的写作
水平并不一致。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因为某些问
题的研究仍只在起步的阶段。
参加这个工作的同志,按照他们所参加章节的顺序来说,有杨钊、陈可
青、刘乃和、瞿林东、施丁、刘家和、陈其泰、吴怀祺、朱仲玉、丁西玲、
潘辑熙等十一位同志。刘家和同志和瞿林东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龚书铎同
志参加了部分章节的讨论。还有刘淑娟同志和王翠峰同志在行政上为我们提
供了工作上的便利。刘雪英、马福月同志为我们做了资料方面的工作。我做
了一些修补删减的事情,负责全书的定稿。书中在材料上和论点上的错误,
是应该由我负责的。
这书本来也想论述一下国外的史学,因为所知太少,也就不写了。希望
对国外史学有研究的同志,分别写出一些关于外国史学的专书。如果有条
件,我们也希望在这本书里,逐渐得到这方面的充实。
书写得相当仓卒,一定有不少错误和疏漏的地方,请同志们指正。如用
做教材,而在教学上发现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也请提出修改的意见。
白寿彝
北京
史学概论
第一章叙论
第一节历史、史料、史学
历史什么是历史?语言中的“历史”有多重含义。①因为历史既有客
观存在的,又有经人们记录反映出来的;既有包括一切方面的,又有个别方
面的;既有全过程的,又有个别阶段的。日常语言中的“历史”一词综合地
反映了历史的多种形式的存在。但我们是史学工作者,以历史为研究对象,
必须给它以明确的说明。
历史,就其本身而言,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我
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
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①。
自然史是自然界永远不停止地发展的客观存在。宇宙中一切天体处于不
断运动变化之中,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而宇宙本身有着无限的历
史。但是宇宙间每一个具体的天体都有它发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在空间
和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因而它们有着有限的历史。空间和时间无限的宇宙,
正是由无数的空间和时间有限的天体所构成,宇宙的历史也就是无限和有限
的辩证统一。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发展
来的,生命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从非生命的物质发展成为具有新
陈代谢机能的原始生命,需要许多亿年的时间。再经过三十多亿年由低级到
高级的发展和分化,到距今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能制造工具的人
类。
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历史。史学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当然跟自然
史也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
关系是始终存在着的。人的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
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人们经过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
现象、自然的规律性及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不同程度
上逐渐地认识了人与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作为在时间中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都有其一度性,即一去不返
的性质。但是,自然史和人类史也
【管理教学类】史学概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