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坚韧不拔的炎黄后代.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坚韧不拔的炎黄后代神话传说古代,人们的生活艰苦而危险,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解释。他们往往相信有神是控制万物,并且希望神灵的力量能够保护自己,这样就产生了种种神话。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许多真实的事件只能靠口头语言代代相传,这就是传说。神话偏重于指关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来历。传说偏重于口头流传的关于世界来源及英雄故事的说法。神话与传说往往交织在一起,他们既记录了历史,又表达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大海。根据《山海经》记述这种叫精卫的鸟,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她的头上有彩色的花纹,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人们根据她的鸣叫声把她叫做“精卫”。为了不让别人再像自己被海水夺取生命,精卫立志要填平大海,于是她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gǔn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接受任务后,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周密的考察,统一规划蓝图。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他确立了一条与他父亲的“堵”相反的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据说禹治水到涂山国,即他家所在地,但他三过家门,都因治水忙碌,无法进家门看看。他的妻子到工地看他,也被他送回。他勤奋、坚强、胸怀坦荡,坚持不懈、公而忘私,成为百姓的表率。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业。他的精神激励着人们最终战胜洪水。所以后世称颂他为“大禹”,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女娲补天反映了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水神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zhuānxū争帝位发生战争,不胜,怒而头触不周山,使天地为之倾斜。后为颛顼诛灭。)造反,与火神祝融(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不忍人类受灾,女娲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类始得以安居。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喻指一种人定目标,不畏艰难,永远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坚韧不拔的炎黄后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436 KB
  • 时间20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