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朱谦之“文化哲学”研究.pdf.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朱谦之“文化哲学’’研究[韩]金洪爽123·在朱谦之的学术世界里,《文化哲学》的地位是他前期最后的学问顶点。(马列主义非受容时期1918~1949)①正如他所说的一样,哪怕只能活一天,也要为文化研究尽力,从这一点可见一斑。终其一生,他都带着谨慎在为文化研究执着地追求。他最大的宗旨在《文化哲学·序》里面有着如下的阐述,即:“通过文化的本质及对它的类型的说明,可以对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生活,从根本上进行研究。”再者,从文化的地理分布上分析,也可揭示中外文化关系和本国文化的新动向。渴望摸索对于未来世界的文化建设。最切合实际以及最急迫的意图是倡导“南方文化运动”②。他在《文化哲学》中提到文化理论,成为他此后一系列的文化巨著的理论基础。因此,如果对他的《文化哲学》没有很深的理解的话,就无法正确理解他的与文化有关著作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南方文化运动”。朱谦之的思想形成源于透彻的现实观。深切感受到当时中国处于危机当中,民族复兴的艰难始于文化复兴的无望,就像孙中山采取“实业兴国”一样,他认为如果想从根本上使当时处于帝国主义强权下的中华民族复兴,必须从文化人手,采取“文化兴国”的方法。他试图从人类生活的表现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现象来理解文化,这正是通过把文化哲学的定义广义化,来构筑新的文化哲学。说起来的话,这也正是曾经给永远创造、永远进化的“生命的部类”奠基的文化哲学。在朱谦之的“文化进化”概念里面,同时包含贝尔格松(Bergson)的“持续(duration)”和黑格尔(Hege1)的“扬弃(Aufheben)”两种观点。这正是强调了和克罗齐(Croce)说的“所有真实的历史都是现代的历史”(Everytruehistoryiscontemporaryhistory)一样,一同成为朱谦之文化理论中的必须具备“现实性”和“生命性”,才具有真实意义的文化理念。同时,他对于文化类型和作用的见解也在发表。具体说来,他对于文化的本质,以逻辑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解释方法,在黑格尔的“三分辩证法”te)的“三阶段法则”的基础上,添加了“没自的阶段”和“艺术的阶段”,变形和发展了“四分辩证法”和“四阶段法则”。\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的或科学的阶段艺术的阶段黑格尔没自的即自的对自的即自且对自的①以1949年中国大陆的共产化为基础,他所写的自传《回忆》、《奋斗二十年》反映了他的前期思想,另外《一个哲学者的自我检讨》和《世界观的转变》反映了他的后期思想。(《朱谦之文集》,第一卷)他自己回忆说,“解放以前,在自己思想中,总是无政府主义或是变相的无政府主义占强势。”并且,前期的思想大体看来直接间接地包含着他的无政府主义理想。可是,他批判自己前期的学术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世界观下的个人英雄主义,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基础进行自己后期的学术活动。②《朱谦之文集》,第6卷,《文化哲学·序》,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43页。维普资讯·《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2期结果,他结合了与此相同的黑格尔的逻辑主义和孔德的唯心主义,把知识生活上四个阶段,即,宗教、哲学、科学、艺术、以及与此关联依存的社会生活上的军事、法律、经济、教育,共同构成文化的八个类型。从他的角度看,“文化(Kultur)”与“文明(Civilization)”有着分明的区别。即,知

朱谦之“文化哲学”研究.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