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磷肥是以磷矿为原料生产的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磷的化肥。磷在植物体内是细胞原生质的组分,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重要作用;磷还参与植物生命过程的光合作用,糖和淀粉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磷肥还能促进植物苗期根系的生长,使植物提早成熟。植物在结果时,磷大量转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饱满。最早的磷肥是过磷酸钙,现已逐渐被磷酸铵和重过磷酸钙等高浓度磷肥取代。磷肥的有效组分的品位以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数表示什么是磷肥?磷肥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具有磷(P)标明量,以提供植物磷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元肥料。磷是组成细胞核、原生质的重要元素,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组成部分。作物体内磷脂、酶类和植素中均含有磷,磷参与构成生物膜及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脂肪的合成、分解和运转等代谢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养分。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促进幼穗分化、藻浆和籽粒饱满,促使早熟;还能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等作物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提高结果率,增加浆果、甜菜、甘蔗以及西瓜等糖分、薯类作物薯块中的淀粉含量、油料作物籽粒含油量以及豆科作物种子蛋白质含量。在栽种豆科绿肥时,施用适量的磷肥能明显提高绿肥鲜草产量,使根瘤菌固氮量增多,达到通常称之为“以磷增氮”的目的。此外,还能提高作物抗旱、抗寒和抗盐碱等抗逆性。磷肥知识介绍关键词:,通常将磷肥划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三大类。凡能溶于水(指其中含磷成分)的磷肥,称为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凡能溶于2%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或微碱性柠檬酸铵的磷肥,称为弱酸溶性磷肥或枸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钢渣磷肥、偏磷酸钙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弱酸而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称为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骨粉等。: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最主要的反应是异成分溶解。即在施肥以后,水分向施肥点汇集,使磷酸一钙溶解和水解,形成一种磷酸一钙、磷酸和含水磷酸二钙的饱和溶液,其反应如下:这时施肥点周围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可高达10mg/kg-20mg/kg,使磷酸不断向外扩散。在施肥点,其微域土壤范围内饱和溶液的pH可达1-。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能把土壤中的铁、铝、钙、镁等溶解出来,与磷酸根离子作用,形成不同溶解度的磷酸盐。在石灰性土壤中,磷与钙作用,生成磷酸二钙和磷酸八钙,最后大部分形成稳定的羟基磷灰石。在酸性土壤中,磷酸一钙通常与铁、铝作用形成磷酸铁、铝沉淀,而后进一步水解为盐基性磷酸铁铝。在弱酸性土壤中,磷酸一钙易被粘土矿物吸附固定。在中性土壤中,过磷酸钙主要是转化为CaHPO4?2H2O及溶解的Ca(H2PO4)2,是对作物供磷能力的最佳状态。CaHPO4?2H2O是弱酸溶性的,残留在施肥点位置,故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纵深不过5cm,其当年利用率也很低,通常为10%-25%。钙镁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钙镁磷肥可在作物根系及微生物分泌的酸的作用下溶解,供作物吸收利用。磷矿粉在土壤中的转化:磷矿粉施入土壤后,在化学、只溶于强酸,不溶于水。施入土壤后,主要靠土壤中的酸使它慢慢溶解,变成作物能利用的形态,肥效很慢,但后效果很长。适用于酸性土壤用作基肥,也可与有机肥料堆沤或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效果较好。生物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改变原有状态而转化为新的磷化合物(图9-13)。影响这种转化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H、Ca2+浓度和H2PO4-的浓度,很明显,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磷矿粉的这种转化,因此磷矿粉以施在酸性土壤肥效较高。,当季作物一般只能利用10%-25%。其原因主要是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同时它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又很小,而根与土壤接触的体积一般仅占耕层体积的4%-10%,因此,尽量减少磷的固定,防止磷的退化,增加磷与根系的接触面积,提高磷肥利用率,是合理施用磷肥,充分发挥单位磷肥最大效益的关键。(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在土壤条件中,土壤的供磷水平、土壤N/P2O5、有机质含量、土壤熟化程度以及土壤酸碱度等因素与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关系最为密切。土壤供磷水平及N?P2O5:土壤全磷含量与磷肥肥效相关性不大,而速效磷含量与磷肥肥效却有很好的相关性。一般认为速效磷(P2O5)在10mg?kg-20mg/kg(Olsen法)范围为中等含量,施磷肥增产;速效磷>25mg/kg,施磷肥无效;速效磷<10mg/kg时,施磷肥增产显著。蔬菜地磷的临界范围比较高,速效磷达57mg/kg时,施磷肥仍有效。%为磷不足。磷肥肥效还与N/P2O5密切
氮+磷+钾的性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