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深层次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当今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点问题,它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界的极大关注。这个问题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影响,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制度性层面和认知层面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障碍。因此,现阶段我国尚不具备大规模的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总体来看,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是急风暴雨式的改革,而应该走渐进式发展道路。关键词:理性对待;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2-0081-03 当前,农民工问题不仅是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居留于城市并转化为真正的城市居民——“农民工市民化”,这样的一个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且,在全国部分地区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广东的广州,农民工的积分达到85分以上可以申请城市户口;[1]江苏南京则是符合条件的优秀的农民工可以申请城市户口。另外全国很多地区正在酝酿出台相关的方针政策,正在把农民工市民化逐步由理论变为现实。总体来看,在农民工市民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无疑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尤其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我国真正成为工业化国家做出重要的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过,从目前情况尤其是部分地区的实践效果来看,我国尚不具备大规模的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一、制约大规模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因分析(一)根本性问题,制度性问题目前,尽管各地区的户籍政策和相关政策有所松动、有所改革、有所突破,造成农民工问题的根源——中国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体制依然牢固。现在的农民工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其主体,总数达到了1亿左右,已经占到了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相当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来到城市或在城市出生长大,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2]但是,这并没有真正改变城乡二元体制这个根本性的制度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基于身份的差异,就造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一道鸿沟。不仅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依旧在继续,一些政府官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正如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所说:“户籍制度是始作俑者,只要农民头上带着’农村户籍’的头衔,不管在哪里都是被称作农民。”因此,他呼吁取消“农民工”这个带有歧视意味的称呼。[3]从长远来看,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相关附加利益,最终实现全国人口的统一身份管理,使户籍真正回归到其最初的人口管理作用,这是解决问题的终极办法。不过,城乡二元体制由来已久,要一时打破尚不具备条件。因为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切不可轻举妄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原来附着在城市户口上的福利,正在被慢慢剥离。除了极少数大中城市外,就一般中小城市而言,市民身份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下降。那些大城市的户口所带来的优惠,如高考升学、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方面的优惠,对于农民工而言,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中小城市应该是农民工的较为理想的选择。恰恰就是这些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深层次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