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装(卸)车数日均装(卸)车数是指平均每天装车或卸车数以及装卸车的总和。日均装(卸)车数的计算日均装(卸)车数的计算公式为:日、装=N日、装/T日日、卸=N日、卸/T日日、装卸=日、装+日、卸=(N日、装+N日、卸)/T日=N日、装卸/T日式中:日、装、日、卸、日、装卸——平均日装车数,卸车数和装卸车数;N日、装、N日、卸、N日、装卸——报告期装车、卸车数累计。T日——报告期日历天数。日均到港车数什么是日均到港车数日均到港车数反映路局每天平均送到港口铁路专用线的车辆数。日均到港车数的计算日均到港车数的计算公式是:日、车=N车/T日(车)式中:日、车——日均到港车数,应分别按重车、空车计算;N车/——报告期送到港口铁路专用线的车辆数,要分别按重车、空车统计;T日——报告期日历天数。货车一次作业平均在港停留时间(重定向自平均一次作业在港停留时间)货车一次作业平均在港停留时间(AverageTimeForLoadingDischargingAWagon)什么是货车一次作业平均在港停留时间货车一次作业平均在港停留时间是指报告期内已发出车辆,在港区范围内平均每辆车每作业车次的停留时间,是一个反映铁路货车在港时间的指标。货车一次作业平均在港停留时间的计算货车一次作业平均在港停留时间的计算公式是:车、次=T车、停/N作、次式中:车、次——平均一次作业在港停留时间(小时);T车、停——总停留车时数,是指报告期在港车辆停留小时的累计数;N作、次——作业次数,指装车数和卸车数的总和,即装(或卸)一辆车计算为一个作业车次,同一辆车卸货后又装货称之为双重作业,计算为两个作业车次。在有调车机车的港口,其总停留车时的计算,应从货车由路局送至路、港交接线摘完钩时起,至装卸作业完毕,港方将货车送至路、港交接线摘完钩、办妥交接手续时为止。它包括检验车体、解体、编组、接送车的运转等技术作业时间以及待装时间,装卸作业时间。即:T车时=t技+t待+t装对于无调车机车的港口,其总停留车时的计算,自路局将货车送至港口装卸线摘完钩时起,至装卸作业完结,关好车门,盖好篷布,捆绑完毕,清理好列车两旁安全通道时为止。它包括装卸作业时间和待装卸时间。即:T车时=t待+t装港口吞吐量港口吞吐量(Porthandlingcapacity)又称港口通过能力或港口吞吐能力。是衡量港口规模大小的最重要的指标。反映在一定的技术装备和劳动组织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港口为船舶装卸货物的数量,以吨数来表示。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因素十分复杂。综合起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客观的区域因素,如腹地的大小,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和进出口商品的数量等等;另一种是港口本身的建港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在上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组织与管理水平、装卸机械数量和技术水平、船型、车型、水文气象条件、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车船到港的均衡性,以及经由港口装卸的货物品种与数量,均可能成为影响港口吞吐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最直接最关键的要素是泊位能力的大小。操作量操作量(TonnageOfCargoHandled)什么是操作量操作量是指通过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所装卸、搬运的货物数量,计算单位是操作吨。在一个既定的操作过程中,一吨货物不论经过几组工人或几部机械的操作。也不论搬运距离的远近、是否有辅助作业,均只计算为一个操作量。完整的操作过程是指货物由某一运输工具到另一个运输工具或库场,即货物在船、库、库场之间每两个环节所完成的一个完整的装卸搬运过程。它是由舱内、起落舱、水平搬运、库场(或车)内等工序组成。操作过程一般划分为(1)船?船;(2)船?车驳;(3)船?库场;(4)车驳?库场;(5)车驳?车驳;(6)库场?库场。[1]操作量和装卸自然吨、吞吐量之间的关系操作量是反映装卸工作量大小的数量指标,编制计划时,操作量是根据分货种的装卸自然吨(量)排列操作过程确定的,在统计时则根据报告期实际累计求得的。装卸自然吨、吞吐量和操作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表装卸自然吨、吞吐量和操作量之间的关系操作过程自然吨(量)吞吐量操作量船—船121船—库—船122船—港内驳运(去货主码头)111船—港内驳运(去港务局码头)111船—库—港内驳运(去货主码头)112船—库—港内驳运(去港务局码头)112港内驳运(货主码头来)—库—船112港内驳运(港务局码头来)一库一船112车—船111车—库—船112车—库—港内某处(港口自用物资)102船—库—港内某处(港口自用物资)112船—库—库—车113操作系数操作系数(CoefficientOfCargo-Handling)什么是操作系数操作系数是指货物操作量和与之相应的装卸自然吨之比,它反映一吨货物自进港到出港的平均操作系数,是考核港口工作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每吨货
测算量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