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宗教信仰塑造民族性.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宗教信仰塑造民族性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汉语中有“我”、“你”、“他”三种人格称谓,而世界其他地区除了这三种人格称谓之外,还有一个“God”的神格称谓。每当中国人提到“God”的概念就会自然想到“不可见的”“非常遥远的”这类解读,而其他文明却认为God是“无所不在的”“随时体验到的”,这中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认知区别呢? 虽然不少中国人也相信“三尺之上必有神灵”,但这个所谓“神灵”只是眼睛看不到的物质,可有可无,有得利则有神灵,无得利则无神灵。物质的标准就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东西,所有思想内容都无法摆脱眼睛的验证。比如,儒家精神的存在是因为有科举制度,否则中国人对儒家那套说法根本没有任何体验和理解。即使在古代中国乡村自治体制里,儒家道德伦理也被当成一种家法规则使用,与赏罚有关,才被中国人所理解和体验。也正是以这种理解方式,中国人拜佛无非是追求一种利益交换关系,梁武帝供养和尚无非是要获得功德,达摩说他“无功德”便翻脸不认达摩,可见“佛”并非基督教的“God”,只不过是一个有某种法力的“他”,遵从佛也是要讲条件的。正因为中国人把“God”看成是一种物质对象,God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一种能力有限的物质个体。求神不果则怪罪God,最常见的说法就是“上帝创造了万物,当然也创造了魔鬼和所有病痛”“如果上帝真的能力无边,那么他为何无法让我相信他的存在”。当他(她)说出这种话时,心中往往非常得意,因为他(她)体验到了另一种“伟大自我”超越了God,这种“伟大神圣”其实就是他(她)自己。这个“自己”或许就是庄子所描述的那个“逍遥个体”,它存在于没有任何矛盾关系中的那个空间里,作为一个主体而存在,它被认为可以与God分庭抗礼,也可以随时批判孔子和佛陀,更可以通过自我崇拜来吸取其他各类灵魂的法力,甚至从万物中汲取滋养。中国人几乎把所有事物都想象成是对于“自己”存在的“利益交换”筹码,比如,拜灶王爷获取肚子饱足,拜龙王爷获取免涝灾,拜财神获取财富。一物(神仙)管一物,贿赂诸路神仙,一旦求之而不得,马上换另个偶像,毫无情面可讲。中国人对于中医的迷信无非也是这种“自我崇拜”的另一种形式,多少国人把

宗教信仰塑造民族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11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