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崇明岛崇明岛的历史据考证,约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长江口门在今扬州、镇江一带,那时的口门沙岛只是江中的两个小沙洲,称为东沙和西沙,面积亦甚小,约数十平方公里。崇明岛公元696年(唐朝万岁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岛上居住。岛上先民从附近江苏丹阳、句容等地迁来,以打渔为生。到了唐神龙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镇于西沙,取名为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大概这是最早“崇明”两字的出现。在这以后,崇明岛不断顺江下移,下涨上坍,于宋朝已在西沙西北面张出了姚刘沙、东北面堆积而成了三沙,而原来的东沙和西沙则渐渐被崩塌冲走。接下来,三沙的命运亦和东沙、西沙一样,逐渐地被冲涨,旧去新来,在其下侧堆积形成了马家浜、平洋沙,长沙等沙洲,其中的长沙即是现在崇明岛的前身。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沙岛依次北靠或被冲坍消失了,然崇明岛发展到今日,正处于其顶峰时期。崇明岛亦是不稳定的,就连其县城亦是一再迁移。至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此前崇明县城已经有了五次大搬家。到了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长沙南岸迅速地淤涨起来。后经当地百姓建石塘石坝等,制止了淤涨的势头,县城才得以保持并稳定下来。我家在这儿崇明规划崇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主战略,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和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功能定位崇明三岛功能定位围绕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目标,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森林花园岛。形成以长江口湿地保护区原森林、河口水系为主体的生态涵养功能。 2、生态人居岛。形成布局合理、环境幽雅、交通便捷、文化先进的生态居住功能。 3、休闲度假岛。形成以休闲度假、运动娱乐、疗养、培训、会展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功能。 4、绿色食品岛。形成以有机农产品、特色种养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功能。 5、海洋装备岛。形成以现代船舶制造和港机制造为主体的海洋经济功能。 6、科技研创岛。形成以总部办公、科技研发、国际教育、咨询论坛为主宝岛景点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口,向东缓缓伸向浩瀚的东海,并与南北大陆遥遥相对。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南起奚家港,北至北八滧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围堤为界限,东至吴淞标高零米线外侧3000m水线为界,仿半圆形航道线内属于崇明岛的水域、陆地和滩涂。即位于东经121050’—122005’,北纬31025’—31038’之间。崇明东滩方公里,属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地。其中,,包括1998~2001年大堤以外的潮间带滩涂和水域;堤内以鱼蟹塘和水稻田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约为为85平方公里,也是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徐根宝足球基地根宝足球基地位于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南首,由著名国家级足球教练徐根宝发起组建,总占地面积70余亩,是足球明星的摇篮。崇明明珠湖明珠湖公园中拥有崇明岛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明珠湖,占地面积6500亩,水域面积3000亩,也是崇明岛西部水上游乐度假区和西部
我的家乡崇明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