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红庙子乡党建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最新.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红庙子乡党建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最新关于红庙子乡党建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积极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是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项紧迫任务。2009年4月份以来,红庙子乡党委以拓宽特色农业融资渠道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立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而且促进了土地流转和产业项目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把农业产业化推向了更高层次。一、成立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的动因1、近几年来红庙子乡党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以冷棚香菇、肉食鸡、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农民规模化经营土地,使一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还有很多农民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面对程序繁琐和利息颇高的银行贷款,陷于“无米之炊”的困境,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瓶颈。2、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该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产业项目扶贫模式历经实物扶持和“整村推进”扶贫模式两个阶段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农民也从上级给什么,就发展什么,转变为接受上级扶贫资金,自主选择发展产业。但这种扶贫模式受资金和产业规模限制,已远远满足不了农民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3、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民致富增收的愿望更加强烈。如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成为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以上考虑,红庙子乡党委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本地区建立了全新的党建扶贫互助模式---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形成了“党组织领导农民致富,农民致富离不开党组织”的党群联带关系,开辟了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二、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的基本思路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的雏形是2007年红庙子乡四道沟村建立的党建扶贫组织,组织核心为村党支部。该村党支部利用上级的扶贫资金和支部协调的贷款,成立了由15名党员组成的党建扶贫组织,并成功开展了对困难村民的扶贫帮扶工作。在总结该乡四道沟村党建扶贫组织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乡党委反复调研论证,建立了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合作社坚持党组织--党员--群众这条联系主线,出资主体采取整合“上级扶贫资金+政府财政出资+机关党员筹资”和产业大户投资的“3+1”资金筹集模式,资金的使用主体只能为入社的农户。三、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的基本做法1、加强党组织领导,落实支部书记责任。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实行乡、村两级领导一把手负责制。乡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刁威同志为组长的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全乡党建扶贫的日常工作。各村成立相应机构,村支部书记兼中心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乡党委制订下发了《红庙子乡关于建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加强互助金管理的实施方案》,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并把建立互助社工作纳入到对村“两委”班子目标综合考评内容中。精心的部署和慎密的安排,保证了互助社工作的顺利开展。2、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带动群众积极入社。为了吸收更多的群众入社,保证合作社健康运转,乡党委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入社。全乡508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412名),入社率达100%。作为“3+1”模式的出资主

红庙子乡党建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最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