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的自我 15岁成名的这位中国最著名台球选手所经历的不为人知的人生沉浮,以及他如何学会控制情绪,,在2010年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中,丁俊晖首轮就以1:6的大比分完败于去年的大师赛亚军塞尔比。此情此景,或许会被很多人解读为不同的含义。比如,有人会忆起2005年他首次参加该赛事就打进八强时的意气风发,然后不禁感叹物是人非;有人会搬出2007年同一赛事中,他决赛不敌奥沙利文后泪洒当场,从此一蹶不振,然后开始担忧历史重现;而更多的人可能只会自然地联想到一个多月前他在英锦赛上的夺冠,然后在心中暗暗敲响了警钟。虽然2009年12月14日是丁俊晖第二次在英锦赛上夺冠,亦是他职业生涯中第四个排名赛冠军,但这次成绩的意义却绝非锦上添花那么简单。因为在世人眼中,这个15岁就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台球冠军的“神童”,已经沉寂了太长时间——三年来他未曾再获得过任何世界级大赛冠军。所以此次,当他第一轮在与邓恩的对抗中连扳7局转败为胜,随后又接连艰难战胜墨菲、卡特、马奎尔乃至最后的希金斯等世界顶尖选手后,人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涅重生后更加成熟的丁俊晖。就像担任英锦赛解说的斯诺克前国手庞卫国所说:“和四年前的丁俊晖不同,他这次靠的不是拼,而是稳。”那么,温布利大师赛的失利是否意味着以上一切只是个昙花一现的幻象?值得注意的是,在塞尔比连赢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丁俊晖依靠防守遏制住了对手的上升气焰,虽然此局最终落败,但第六局他还是在胜负几乎已有分晓时顽强夺得了宝贵一分。而对于失败原因,丁俊晖本人则将其归于之前准备不充分,语气坦然得未见一丝颓丧之色。奔赴温布利大师赛前,丁俊晖曾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说:“体育竞技都有偶然性,有时候自己状态很好,却不见得能赢,这都很难说——但这种偶然性却正是乐趣所在。”那个昔日因现场球迷嘲讽而流下眼泪的少年,或许如今已经学会了掩饰担忧,抑或懂得了举重若轻,而无论属于哪种情况,今年4月才满23岁的丁都是通过一条漫长且残酷的学习曲线获得的。少年得志的烦恼丁俊晖的台球人生,最初看起来灿烂夺目:他8岁开始打台球,当时因为身高不够,还需在球台旁垫个台子。而2000年,他就以13岁的幼龄参加亚洲邀请赛并获得季军,两年后不仅为中国夺取了首个亚洲锦标赛冠军(且是最年轻的冠军),并在随后的世界青年台球(斯诺克)锦标赛上,成为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在2003年正式转为职业选手后,其成绩更是迅速达到了每个选手都梦寐以求的高峰——进入职业赛仅仅五个赛季,他就完成了100个满分杆,并相继问鼎于2005年国际台联排名赛、英国锦标赛以及2006年的北爱尔兰杯比赛三个国际赛事,成为有史以来第二位在20岁之前就取得此成绩的选手。而彼时赢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他,甚至相信自己很快就会写下20岁之前获得四项排名赛冠军第一人的历史。然而迅速成为聚光灯焦点的他,其实还并未做好充分准备。丁如今也承认,那时他的球技还很稚嫩,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只是缘于对方对自己的轻视或不了解,以及一种初生牛犊般敢冲敢闯的劲头等等因素加在一起的结果。这使得球风凌厉的他在遇到同样的进攻型选手时,可以不畏强势迎头击落,而当对手老谋深算,通过严密防守使比赛陷入胶着时,却很容易被磨得心浮气躁、丧失斗志。更重要的是,过多的关注凝聚成的无形压力,让丁俊晖的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小时候,他可以
丁俊晖的自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