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年级主题班会课教案及实录.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9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高效课堂研究与应用”系列丛书“小学主题班会”研究与应用三年级全册学校:班级:姓名:编者的话“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主题班会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我区自年起就进行了“主题班会课”的研究,由全区骨干教师组成了近百人的研究团队,根据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制定了科学系统的班会课研究方案,经过全体研究人员的反复备课、磨课和研讨,最终形成了集“班会课会案、教学实录、课件和录像”为一体的主题班会课教学资源。为更好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丰富高效课堂的内涵和外延,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我们编写了“小学主题班会课研究与应用”系列丛书,提供给全区各小学,以期望更有效地指导全区主题班会课的开展,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迪教育智慧,实现教育梦想。希望老师们根据新道德教育的精神和要求,积极进行主题班会课的研究和实施,参考和借鉴本系列丛书中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性地设计和开展适合自己班级实际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学活用,认真复备,实效为先。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进一步提升丛书质量。编者二○一六年一月主题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形式。教师要紧紧围绕班级这个教育主体,针对活生生的班级内每一个个体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灵活地剖析和教育。通过务实坦诚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总结过去,反思自我,学习先进,树立榜样,在真诚坦率的评价中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主题班会是“班会课”,不是“学科课”。它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目标,由班主任主动协调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在适宜的场所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开展的一项特殊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会,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按照一节课的时间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些教师把它上成了“学科课”。如:在导入主题的表述上说成“这节课我们学习感恩父母”,应表述为“我们上一节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或“我们开展一次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等;在教育目标上不要过于重视道德知识的获得,避免与德育课程重复教学,应该继续保留以往班会课“总结反思评价”的教学特点,并进一步强化提升这个特点,不能把这个根本丢掉;在活动形式上不要过于严谨、按部就班,要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严而有度,活而不乱。只要是有效的教育过程,就是可取的活动方式。、主题班会是“活动课”,不是“听会课”。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小学低年级段,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指导要到位;中高年级,学生的主体作用容易发挥,要大胆放手,给予交流发言展示自我的机会,逐步锻炼他们的主持能力和参与能力。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如讨论、交流、反思、评价,采访、调查、表演、展示,朗读、欣赏、辩论、感悟活动等等。它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而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表扬会”、“批评会”或“总结会”,应该是一个由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综合型活动性的教育过程。、主题班会是“教育课”,不是“知识课”。它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它是落实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应突出它的教育性,不应上成“只求热烈不求效果”、“只求知识不求教育感化”的“重德育知识不重德育教育效果”的知识性教学的课。德育课应该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是“知道怎么做但不愿做、不想做、不去做”,知识学得牢固,但道德行为的养成无态度、无意志,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主题班会是“生活课”,不是“故事课”。有的课所举的事例要么是古人,要么是伟人,要么是童话,教育内容太远、太高、太虚,事例选取太注重于“故事化”。虽然用意不错,但学生总觉得自己无法企及,榜样的作用打了折扣,这种教育的效果是“远而虚”、“大而空”。不是不要这样的事例,而是要精选、少用,用到恰到好处。用多了,就会淡化或缺少学生身边的事例,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以身边人、周围人和自己为事例,展开深刻的探究交流活动,才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是“探究课”,不是“表演课”。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设计了太多的活动,如小品、舞蹈、合唱等表演,虽场面热烈,参与度高,但实际上淡化了教育的价值,偏离了教育的主题,活动如果不服从于教育性,再热烈的活动也是无效的。有些课的设计在课前作了大量准备,人人参与,有人表演、有人主持、有人朗诵。老师把一切交待得清清楚楚,班会课就像晚会一样按预设排练依次进行,所有学生对课堂早已清楚,甚至谁发言,怎么说,都按部就班,缺少神秘感,毫无新意,引不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缺少课堂生成,当然不会有教育价值。不是说不要这些课前的准备和情景再现及预

三年级主题班会课教案及实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12770869
  • 文件大小320 KB
  • 时间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