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及突发报告培训主要内容该做哪些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存在问题原因?如何进行改进?一、该做哪些工作?(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登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一、该做哪些工作?(2)---服务要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一、该做哪些工作?(3)---考核标准传染病疫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1、传染病疫情报告报告率=报告卡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对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中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与传染病纸质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及网络直报卡片进行四方核对,要求对发现的传染病全部进行网络直报,并且四方信息一致。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抽取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中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核对,记录诊断日期与报告日期,判断时间差,根据报告时限进行判断是否及时。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准确。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项目齐全,填写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要求直报单位每月至少报告一张有效的传染病报告卡。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及突发报告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