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导航”的启示-论文.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年与社会2015年7P]上第19期总第601期国际法双语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张艾妮(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广东湛江524025)【摘要】国际法采用双语教学已经成为该课程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国际法课程双语教学范式探索中需要注意英语所占比例、考核方式改革及授课者等各方面因素,全面把握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改革这两个关键。【关键词】国际法;双语教学;考核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国际、国内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有效的治理模式,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发展、能源与环境风险和不公平国际体制下的,对各国和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是国际法治化的宗旨和根本任务。“国际法治人”,即国际法治的追求者、建设者与实践者,是构建国际法治的制度框架、价值追求与实践模式主体。而这一主体的培养即国际法学人才(InternationalPersonelofScienceofLaw)的培养是崛起的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趋势。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可避免地将对既有国际利益格局带来冲击,而外部世界可能产生的种种不适应,又将反过来对中国发展形成复杂掣肘。如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强国之间的一系列贸易、海洋领土、生态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对此,需要大量的人才能够主动适应国家和市民社会按照国际法对外进行政治经济交往,科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依法参与国际争端的司法解决的需求,养兼具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通晓我国涉外法律和国际法规则、能够从事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涉外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而目前我国应对各类争端的知识储备和人员储备并不充足,在参加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仲裁,调解,诉讼也面临语言、专业、经验等多方面能力匮乏的局面,在争取利益的层面,很多时候要依靠外国律师。因此,以国际法学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国际法学》(双语)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国际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一)我国法学教育中的实际困境自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将“双语教学”引入我国教育体制,国际法学科特点使得其相对于法学的其他学科而言,在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中优先进行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此后,教育部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2004年《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某种意义上,高校法学双语教学最初是在政府行政推行下进行的,由于受到配套政策缺乏、经费、师资和生源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法学双语教学虽已经有了制度保障,一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却还存在不少困境。而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深度与广度的扩展,面对以上些弊端反思,而提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学“精英教育”的改革思路。根据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卓越法律人才若干意见’在序言中首先提到法学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法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

“导航”的启示-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