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安乐死问题的伦理学研究姓名:胡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伦理学指导教师:孙慕义20100110摘要摘要本文主要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安乐死进行了分析,中心论点为安乐死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在形而上学基础,即分别从人的生命的本质和死亡的本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人的生命和死亡是一体化的,死亡是引导人类走向无限生存的前提,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超越能力。人只有通过死亡追求某种较之生命更可贵的真与善价值,人才能真正理解死亡的意义才能死得坦然、死的安宁。在形而上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死亡进行了沉思,从宗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两个大的方面对死亡进行了把握。基督教所说的罪恶在于人企图将生活建立在人之上,用有限的事物而不用存在(即上帝)来理解人生和赋予人生以意义,企图将上帝剔除出人的世界。佛教认为死亡只是有着早到与晚到的差别而己,虽然在感情上会有生离死别的感受,但是不必恐惧和焦虑,死亡只是生命的更新,是生命业缘的结束。儒家把死亡看作生命的自然过程,把目光倾注于人的生命之上,这绝不是对死亡的漠不关心,相反,儒家在死亡问题上有着丰富的伦理观念。庄子认为死亡是自然发生之事,任何人都不能躲避也不能抗拒。庄子的这一生死观念,可使人在生时获得自然无为的处事良方,而在死亡降临的时候不必使人陷入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的悲惨境界,获得达观与坦然。在对死亡进行深刻的理论探索的基础之上,进而转向了安乐死的实践探索之路。首先对于安乐死的含义进行了分析,指出没有哪一种定义完全能够让人认可、接受。这是因为安乐死的对象是曾经有着独立的思想、理性、情感的人。当涉及到人的问题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异常复杂。安乐死的实施在现代生活中会遇到的道德争议主要表现在死亡标准的界定不同,价值能否衡量生命的存在,安乐死是死亡的原因还是死亡的方式的争议等等。面对如此多的道德争议,安乐死是否还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安乐死的存在是对现实社会技术性生存的深刻反思,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体现了人类最高的盖口0“优死’’令人向往,而使人类真正接受安乐死,并使安乐死得到法律上的保护和道德上的认同,需要人对死亡有更深刻的认识,将死亡提高到审美的境界,对追求生命完美的人类来说,死亡不仅不是生命的终结,而且是人的审美生存的最高表现。关键词:安乐死生命伦理价值尊严东南大学硕l:学位论文AbstractThearticlemainlyanalyzeseuthanasiafromethics,,whichisanalyzedfromtheessenceofhumanlifeanddeath:human’Slifeanddeathaxeintegrated,,’Slife,andusingthelimitedthingsinsteadofbeing(God)tounderstandthemeaningoflife,attemptingtoremoveGodoutofthehuman’,needn’,butitisbynomeansindifferenttothedeath,onthecontrary,confucianhasawealthofethical
对安乐死问题的伦理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