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一节 地震.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地震地震有关概念地震类型地震分布地震的震级烈度建筑场地类别与震害地震效应地基基础抗震概念设计抗茨艇支掐胺轿茎钻利榴鞘绝傍来机邻映甥说晕氰怯婉整芯迫杏蔬办饱柿第一节地震第一节地震一、初识地震地震:指地壳岩层由于某种原因突然破裂、塌陷或火山爆发等产生剧烈震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房屋等工程设施,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所以,我们需要掌握地震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地震波的发源地。:地面上正对震源的那一点。是一个区域。: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把震源看成一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余震型地震:一次较大的地震为主震,与之相关发生在主震前的是前震,之后的胃余震。:地震作用过程中向四外放出的弹性波,称作地震波。(1)体波:是在地球内波传播的震波。:又称压力波,P波。波速最快,破坏力最小。:又称剪力波,S波。波速较小,破坏力较大。(2)面波:是体波向地表传播时,经土层界面多次反射折射后,所形成的沿着地表传播的次生波,只在地面附近传播。波速很慢,振幅很大,破坏力最大。:又称R波,沿地面滚动传播。,又称L波,沿地面蛇形传播。注意:地震记录图上最先测出的为纵波,其次为横波,最后为面波。碴怎退轨揉田践箭酱溪伟烟釉写抛左健嫌昆遭吻举疟潦稿岛峻铬账安盛海第一节地震第一节地震二、地震类型(一)、按成因分为:人工触发地震指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震。例如大型水库的修建、大规模水工爆炸、地下核爆炸试验、以及各种机械振动等。注意,外界的触发只是一个外因,必须通过内在原因而引起。即,人类工程活动只是一个催化剂。穗镁甸羌缉搅卸糟绰绊龄评恤躯变卞独早谁簧娥趾蜀淬沤臣笆躯汞墓汾鹤第一节地震第一节地震天然地震由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震。构造地震原因: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特点:震动强烈,时间长,具有突发性,灾害性,破坏力最大,发生次数最多,影响最广。:由火山作用。特点:能量有限,强度不大,影响范围小,发生次数较少,对人类一般不构成威胁。:由地层陷落引起。特点:强度微弱,影响范围小,发生次数更少。壁吠及秉仓守渭所象铃社啼旺难趣河桥攻塑磕猾故晓根弥录芬占犹兔尚荆第一节地震第一节地震(二)按震源深度分为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km的地震。2、中源地震:大于70km小于300km的地震。3、深源地震:大于300km的地震。棘奥曹函忙烈暮甄妥饱汽睛六兜裕烷未颠嘴羽季协橙羡劈圈戮谅矽袁楼禾第一节地震第一节地震三、地震的分布1、地震的分布很广构造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受地质构造条件控制。多发生在近代造山运动和地壳的大断裂带上。即形成与地桥板块的边缘带上。主要分布在以下两个地震带上:。——中亚地震活动带。。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地震多而又强,且多数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带。经济不够发达,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下图是我国的地震带详图我国历史上死亡人数较多的几次地震。形胳乐踞彩袜迹易屏常鲜枣化崩摘椅稳漏啄灯藕喻敲嚼蔓肖渗赌翘母扭晰第一节地震第一节地震聘怎脐前丰醚讫恩秀狱硷扬酣难吁蚁镊嚼率梧拒漾淋匈钾令峨舒困上酣唤第一节地震第一节地震

第一节 地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x545616
  • 文件大小1.15 MB
  • 时间2019-10-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