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近日,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上了各大网站和报刊的头条。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原本像是一次正常的媒体监督报道,对战方主要是一家媒体和一家企业,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媒体同行、竞争企业等均受波及,矛盾焦点从产品质量之争,演变成标准之争,接下来峰回路转变成媒体与企业的品牌信誉之战,矛头指向也从产品质量安全转向媒体公信力,本来也是作为新闻媒体的京华时报却深陷“质疑漩涡”。事件的起因是3月初有媒体连发多篇报道,曝光农夫山泉“黑色悬浮物”、丹江口“垃圾围城”等现象。15日、25日@农夫山泉官方微博声明各项指标符合安全标准;水质未受影响。事情并未平息,4月10日硝烟再起,京华时报刊发“农夫山泉被指标准不如自来水”的文章,农夫山泉对此回应“产品品质高于国家标准”,并质疑是怡宝幕后蓄意策划,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的对战以农夫山泉的水质是否达标和媒体是否被商业挟持作为焦点持续。5月2日,京华时报发专版“食品安全理当锱铢必较”,农夫山泉官微公布美国国家测试实验室164项全套检测报告,并将原件影印版公布;6日,京华时报发布“农夫山泉桶装水因标准问题停产”消息。农夫山泉方回应,要求京华时报赔偿名誉权损失6000万元,并就标准问题于6号下午三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激烈对峙,京华时报记者屡屡打断农夫山泉董事长发言,被高喊“滚出去”,农夫山泉表示为了尊严将放弃北京市场。在当下民众对食品安全极度关心和敏感的情况下,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像扔了颗炸弹,激起了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截至5月7日,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的轰炸已持续28天,共74个版面,这在中国的新闻史上也是少有的。如果京华时报发布内容属实,那我认为这种精神值得赞扬,这是新闻媒体应该有的态度。但是,京华时报是否做到了客观公正的来评价农夫山泉呢,这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第一点,京华时报既然一直在质疑农夫山泉的水质问题,但为何不在市场上购买样品去权威部门检验或者去农夫山泉水源地取证呢?我相信这样会有说服力的多,否则只是凭空瞎喊,也是对企业更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第二点,京华时报暗指北京桶装水协会要求农夫山泉下架,但是5月9日,该协会明确表示“我们没有资格让他们下架,只是建议卖水点和会员单位停止销售。”此外,京华时报称农夫山泉放弃北京市场是北京质监部门依法监管,但事实上北京市质监局工作人员表示并未对农夫下发停产通知。京华时报在没有调查清楚事情真相之前,如此贸然下结论,是否存在误导民众的嫌疑?第三点,作为媒体,京华时报自己也经营桶装水,这就与农夫山泉在客观上构成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去揭露对手,难免给人以诋毁竞争对手的口实。第四点,在农夫新闻发布会上,京华时报记者闹场,我认为这不是一个专业的记者会做的事。这是农夫的发布会,企业是主角;如果京华有话想说,可以考虑自己搞一个。京华时报的这种做法只会引起大家的反感。这次事件中的关键点是“国地标之争”。京华时报质问农夫山泉为何不使用国标,
农夫山泉的冤与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