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析化学教学的探索 2012-2-183:22:34 论文代写 作者:王秀梅 摘要: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和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创新的能力,对分析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2(a)-0187-01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中有哪些成分(定性分析)、每种成分的含量或物质纯度如何(定量分析)、物质中原子彼此如何联结而成分子和在空间如何排列(结构分析)。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材料、纺织、制药、采矿、宇航、石油、化学其它分支学科以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分析化学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纳米技术、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以充实本身的内容,从而解决科学、技术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分析化学课程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特色教学,对如何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应用人才进行了有益探讨。1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不要只讲静态的现代分析化学,要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使学生了解现在的各种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和有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1]。例如:低含量组分分析始于显微镜技术,德意志化学家马格拉夫在1747年用显微镜证实蔗糖和甜菜糖为同一物质,在1756年用显微镜检验铂族金属。埃米希设计和改进了微量化学天平,使其灵敏度达到微量分析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魏斯提出环炉技术,得到了半微量结果。之后发展起来的层析法、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吸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吸收光谱等可用以测定痕量、微痕量的组分。这样可使学生看到,用以测定低含量组分的丰富多彩的光谱分析方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会使学生深受鼓舞,也使他们看到将来发展的方向,提高对分析化学的学习兴趣,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2计算机教学和板书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可以减少板书的书写时间,增加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信息量,使教学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板书坚决不能丢,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板书应该很好的结合,对于重点难点还要书写板书,采用启发式和学生一起将步骤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更为深刻。对于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制作Flash动画,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例如在沉淀滴定中,讲以Ag+滴定同浓度的Cl-、I-时,制作成Flash动画,学生可以明显看到滴定I-的曲线终点位置更高,突跃范围更大,进而验证沉淀的溶度积常数越小,突跃范围越大这个知识点。3注重与学生沟通,丰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是具体实施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关键,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分析化学这门课[2]。教师应为学生的朋友,在授课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教学反应、平时与学生多接触,
对分析化学教学的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