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doc:..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摘要:总结了半夏泻心汤治疗多种疾病的案例,不仅可治反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便秘等肠胃方面疾病,而且以此方进行衍变还可用于久咳、失眠、梅核气、痢疾、妊娠恶阻等疾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关键词:异病同治;半夏泻心汤;辨证施治半夏泻心汤载于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致邪结心下,变为痞证而设。方由黄连、黄苓、干姜、半夏、人参、大枣、甘草组成。主治心下痞,按之濡,以不痛为特征。除半夏泻心汤外,还有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泻心汤等,均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衍变而来。具有和胃降逆、开结消痞之功,推而广之,还能够清热化湿、燥湿化痰、调和寒热、和胃补虚、开结理气。临床广泛用于寒热中阻、湿热壅滞、脾胃虚弱、寒热交错所致的各种病证,往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男,52岁,农民,1991年3月18日初诊。自述食后2小时即吐,吐出胃内食物,甚则呕吐苦水1月余。上腹痞满而痛,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幽门梗阻。中医诊断为反胃,证属胃气上逆、寒热中阻。治宜和胃降逆、寒热并用。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5g、党参10g、川黄连3g、干姜5g、旋覆花(另包)9g、代赭石20g、炙甘草6g、白芍9g、大黄4g0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剂,呕吐止,大便通,继服3剂而愈。按:反胃是食入之后,食物停留胃中,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一种病证。多由中焦有寒、不能腐熟水谷所致。该患者胃气虚弱,病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于胃,胃虚不化谷则胃气上逆而呕吐。由于热结较明显,故用大黄泻热除结,则浊气得降,腑气得通,其呕自止。若呕吐清水痰涎者加肉桂。,男,38岁,教师。胃疼痞满,纳谷不香,吐血3日,每日3~4次,为紫暗色血水,大便色黑,形瘦神疲,乏力,舌苔黄腻,脉细数。询问病史诉患胃病已3年余,曾行X线钦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大便隐血试验(+++),服用西药治疗,呕血未止。遂来我处诊治,证属热伤胃络、迫血外溢。治以清胃降逆,除痞止血。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制半夏6g、炒黄苓6g、黄连3g、炮姜炭3g、小蓟根10g、阿胶10g(惮化)、延胡索10g、党参10g、炙甘草6g、大枣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后呕血止,大便转黄。以原方继续调治,半年后痊愈。X线领餐检查阴性,随访10余年未复发。,女,50岁,1991年1月12日初诊。大便秘结,三日一行,伴脱痞腹满,恶心呕吐1月余。诊见形体肥胖,舌红,苔黄腻,脉滑。证属痰热中阻,腑气不通。治宜清热化痰,理气通腑。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0g、、黄苓6g、大黄(后下)6g、生甘草6g、茯苓12g、枳实9g、陈皮9g0服药4剂,大便通畅,月完痞消失。按:便秘多由热结、气滞、气血亏虚所致,该患者形体肥胖,为多痰多湿之体。由于痰湿化热,耗伤津液,加之肺气不足,致胃失和降,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化痰祛湿,运中和胃,腑气得通,便秘得解。腹胀甚者加厚朴。2治疗肺系、心系、,男,56岁,机关干部,1992年10月20日初诊。咳嗽,咳吐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9-10-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