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集结?诗经共305篇。?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一、采诗说?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何休:“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诗经》三百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而它包括的地域又很广,以十五国风而言,就占有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象《诗经》这样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恐怕是不可能的。?《诗经》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诗经的集结?二、献诗说?《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三、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但是众学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孔子参加了诗经的编订。孔子弦歌诗章可能是事实,删诗的话不可信。重要的反证公元前五四四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鲁国乐工为他所奏的各国风诗的次序与今本《诗经》相同。其时孔子才八岁,显然不可能删定《诗经》。诗经的集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的集结?《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取其整数,成为诗三百)。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诗经》的流传?《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学者的讽颂,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诗)。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诗经》的作用?春秋末期,孔子很重视《诗经》,他说:“不学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提高联想力),可以观(培养观察力),可以群(学习合群性),可以怨(获得怨刺方法)。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的艺术特色?①句式以四言为主,语言朴素优美,多隔句用韵。?②结构上多采用重叠章句形式,回环往复,富于韵味。?③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關雎诗经·周南
诗经关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