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总第4lO期)()February,2013关于震级标度的讨论赵仲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摘要就震级标度的一些议题提出看法,包括震级的国家标准、多种震级标度的存在、“全覆盖”震级、不同震级标度的换算、震级的校准等。文中还对改善震级测定工作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地震震级;震级标度;震级校准;震级标度关系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A;doi:.0235—,里克特l】提出用“震级(mag—nitude)”描述地震的大小(size),并建立近震震级M标度和定义零级地震。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演化,原来的M标度已经变样(见附录),新的震级标度不断涌现l2]。现今,对于地震工作者而言,如何测好、用好震级这个地震基本参数,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本文就有关震级标度的一些“热点”问题,提些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还望指正。1关于震级的国家标准我国建立了测定震级的国家标准(GB1774O一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震级测定“政策”(USGSEarthquakeMagnitudePolicy(2002年1月18日起施行),—),都主要是为了在大地震发生之后能够及时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单一的、不会造成困惑的震级估计值,是地震监测社会功能的体现。我国震级国家标准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坚持的。但国家标准也要与时俱进,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收稿日期:2012-11—15;修回日期:2012-1卜2O。提下,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必要的修改。在全世界都已接受矩震级的今天,作为国家首选震级,不宜固守以传统的面波震级为基础的震级标度。为此,应及早进行准备,建立我国有权威性的地震矩和矩震级测量规范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2关于多种震级标度由于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只用单一震级不足以定量描述地震的大小。犹如传统的近震震级MJ、体波震级m和面波震级Ms各有其局限性一样,其实,矩震级Mw也有其局限性。多种震级标度能提供更多关于震源的信息,设想使用单一震级取代其他震级是不实际的。表1列出了一些震例,对这些地震,近年来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了用CAP(剪切一粘贴法)_3方法测定Mw(和震源深度)的结果。表1还列出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震中初步报告(USGs/NEICPDE)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测定结果。我们看到不同震级标度震级值的差别,也看到同为矩震级Mw,使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别。这些震级值的差别包含了与震源复杂过程有关的第2期赵仲和:关于震级标度的讨论表1近年来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的用CAP方法测定Mw的部分地震的不同类型震级和震源深度值中国地震台Ms(^)(14)(19)(15)(14)(17)网地震目录[
关于震级标度的讨论-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