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植物。其花梗下垂,形态美观。金花茶金瓣玉蕊,蜡质金黄,晶莹光洁,鲜丽俏艳,风姿绰约,美艳怡人,高贵雅致。金花茶是世界花坛中唯一具有金黄色花瓣,色泽能够遗传的种质资源,被誉为“世界珍品、茶族皇后”,象征着幸运、财富与健康。又因其是一种古老植物,世界稀有,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堪称“国宝”,是八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国外更称之为“幻想中的黄色山茶”、“东方魔茶”。1、防城金花茶防城金花茶,全世界95%以上的野生金花茶生长在广西防城,金花茶还被广西防城港市定为“市花”。金花茶因其是山茶花中唯一具有黄色花的类群,被誉为“茶族皇后”,受到国内外植物学界和园艺学界的广泛关注。金花茶是世界珍稀的观赏植物和种质资源,资源量十分有限。广西防城是金花茶最早的发源地,具备金花茶生长所需的荫生、高温高湿的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和季风性气候的林区生态环境。金花茶的花和叶皆可制作茶,有金黄高贵,鲜爽回甘,味浓耐泡等特色,已成为中国茶叶中的新秀。如今,在广西防城已形成了独特防城金花茶产业。主要分布范围包括: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防城镇、茅岭乡、滩营乡、大录镇、扶隆乡、垌中镇、那良镇、那梭镇、华石镇、江山乡行政区域范围,十万山华侨林场、垌中林场、潭汉林场、垌美林场、那梭林场、荣光农场、小峰经济作物场所管辖的区域范围;上思县思阳镇、叫安乡、华兰乡、南屏乡、平福乡、在妙镇、那琴乡、公正乡行政区域范围;东兴市东兴镇、马路镇、江平镇行政区域范围;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管辖的区域范围。主要分布于防城县,生于海拔50到700M的酸性土山谷杂木林中。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m,树皮灰白色,平滑。叶互生,宽披针形至长椭圆形。花单生叶腋或近顶生,花金黄色,开放时呈杯状、壶状或碗状,径3—;花瓣9--11枚,阔卵形至倒卵形或矩圆形,肉质,具蜡质光泽;花期11月至翌年3月。蒴果三角状扁球形,黄绿色或紫褐色;果期10-12月。防城金花茶图例:2、显脉金花茶稀有种。此类金花茶花色金黄,为茶花中罕见的种类,分布于广西南部局部地区,散生于荫湿溪谷的林下。由于砍伐森林和大量挖取野生苗,致使生境恶化,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居群大大减少。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长12—20厘米,先端急短尖,基部钝或近于圆,上面干后稍发亮,下面无腺点。侧脉10—12对,在上面稍下陷,在下面显著突起,边缘密生细锯齿,叶柄长1厘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柄长4—5毫米;苞片8片,半圆形至圆形,长2—5毫米;萼片5片,近圆形,长5—6毫米;花瓣8—9片,金黄色,倒卵形,长3—4厘米,基部连生5—8毫米;雄蕊长3—,外轮花丝基部连生约1厘米,花药长2毫米;子房无毛,3室;花柱3条,离生,长2—。花期2月。显脉金花茶的花瓣深黄色,有5-7枚苞片,叶脉在叶片下面明显突起,主要分布于广西防城县和越南东北部,生于海拔150~:3、东兴金花茶灌木,高2米,嫩枝纤细,无毛。叶薄革质,椭圆形,长5-9厘米,宽3-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阔楔形,上面淡绿色,干后不发亮,下面无毛,有黑腺点,侧脉4-5对,与网脉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边缘上半部有钝锯齿,叶柄长8-15毫米。花金黄色,直径4厘米,花柄长9-13毫米;苞片6-7片,细小,分散于花柄上,萼片5,近圆形,长2-5毫米,背有毛,或有睫毛;花瓣8-9片,基部连合2-4毫米,倒卵形,长1-2厘米,无毛;雄蕊多数,4-5列,外轮花丝基部连生2-5毫米,无毛;子房无毛,3室,花柱3条,离生,-。蒴果球形,直径2厘米,1室,果爿极薄。东兴金花茶的主要特征为花瓣淡黄色,有3故花柱,果实较小,直径2厘米,仅分布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标本采自广西那棱牛栏村,生于非钙质山地常绿林及龙州的弄岗石灰岩上的常绿林中。本种具有金花茶组里较小的叶子,长5-10厘米,-,薄革质,花亦较小,花柄长5-10毫米。,但后者花白色,花较小,花柄亦较短,叶无腺点。东兴金花茶图例:4、小果金花茶小果金花茶常绿灌木,高2-3m。叶互生;-,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10-15cm,宽4-6cm,先端急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稍向背面反卷,具骨质小锯齿,齿端有一黑色小腺点;侧脉6-8对,在下面凸起。花单生或2-3朵聚生于叶腋;苞片5-6枚,边缘具缘毛;萼片4-5枚,半圆形或宽卵形,-,内面被短柔毛;花瓣8-9,金黄色,边缘具小缘毛;雄蕊约150,分数轮排列;,子房三角状圆锥形或扁球形,花柱3,完全分离。蒴果近
金花茶品种及分布(部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