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环境疏浚与生态修复论文,理工论文论文,论文洞庭湖环境疏浚与生态修复摘要:由于泥沙淤积,洞庭湖洪水位不断抬高,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降低湖泊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湖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据洞庭湖环境疏浚规划,通过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质量及承载能力变化等的对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洞庭湖疏浚后的水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等进行研究。关键词:洞庭湖疏浚水环境修复生态恢复1前言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三口,每年大量泥沙进入洞庭湖,其中约四分之一左右的泥沙由城陵矶注入长江,四分之三淤积在洞庭湖。由于泥沙淤积,造成四口洪道多呈淤积萎缩态势,湖内洲滩滋长、芦柳丛生、滞流阻水严重,而且湖泊萎缩使得水系紊乱,相互顶托干扰。从而导致洞庭湖区调蓄容积减少、洪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降低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湖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据《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单因子法评价全湖平均类别为IV类,磊石、城陵矶、茅草街、目平湖、万子湖水质达V类,君山水质达超V类。,属于轻度污染。洞庭湖全湖主要污染物的分担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前五位的参数为:总磷、总氮、总汞、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因此,实施洞庭湖环保疏浚工程,调整部分河段的河势、改善水流条件是增加水体纳污、自净能力,改善环境条件,维护生态平衡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洞庭湖环保疏浚规划已经完成,本文通过对典型河段环境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质量及承载能力的变化深入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洞庭湖环境疏浚的水环境修复效益和生态系统恢复效应进行了研究。2洞庭湖环保疏浚前后的水情变化洞庭湖环境疏浚改变了河道湖泊的过水断面,纵坡比降及糙率等水力因素,这些水力因素的改变对洪水水位产生影响,尤其在河道上由于水力因素的改变值的比重较高,影响更为显著。分析中首先使用二个典型河段,运用水力学模型分析法和水文学资料分析法分析这些典型河段在疏浚前后对洞庭湖洪水水位的影响,并以为此基础研究根据环境疏浚方案对洞庭湖各疏浚河段的水位降低效应进行分析。(地表水模拟系统)水力学模型,区间的产流计算采用SSARR(河流综合预报与水库调度模型)水文学模型。典型年主要选择近期的主要大水年1996、1998、1999年。其中1996年洪水为四水遭遇型洪水,1998年洪水为1954年后长江流域全流域大洪水,1999年洪水为湖区区间及长江干流遭遇的恶劣组合型洪水。对3个典型年,分别选择疏浚前后的地形资料计算三个典型河段影响区的水位,在疏浚区每隔500m,模型输出一个水位值。计算的结果为:~;~。,×104m3。而且由于增加了行洪断面的面积和湖泊容量,相应增加了洪道的行洪能力,增强了湖泊的调蓄能力,对降低湖区高洪水位起积极作用。×108m3容积,约占洞庭湖总容积(城陵矶水位33.
洞庭湖环境疏浚与生态修复论文,理工论文论文,论文.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