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添加单位名称守纪律讲规矩什么叫“规矩”?原本来是古人用来校正方圆的两种工具。“规”就是画圆的圆规,木工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就需要用“规”;“矩”就是折成直角的曲尺,尺上有刻度,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就需要用“矩”。根据“规”、“矩”的用途,后来人们把它引申为“准则”、“规则”和“礼法”规矩源于规律。从根本上讲,“规矩”的形成,源自于人类自身的利益发展需求,体现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规矩必须遵守。规矩之为规矩,有的体现为法律条令,有的体现为纪律制度,有的则体现为规则习惯。规矩可以分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种。成文的规矩如党政机关那些用于指导、规范部门业务工作和机关日常管理的流程及规章制度等;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我们常说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与习惯等,用法律语言来讲叫做心理契约,即“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不管是哪一类的规矩,其根本的目的都是约束人的行为。讲规矩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与讲规矩关系密切。在西语中,“文明”的原始含义是“耕耘”。人的心灵就象是一块心田,这块心田也象土地一样需要耕耘才会有收获。“耕耘”收获不断累积的过程,就是“文明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正因为如此,西方人一般都把讲规矩看得很重。例如,德国人就是一个极其讲规矩和守纪律的民族,在他们心里,规矩就是法令,是不可以逾越的。讲规矩是一种基本的觉悟。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代齐国首辅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中讲了一句话:“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意思是只要保证满足人生存需要的衣食之物,就可以稳定由尊卑有序的礼仪伦理所维持的社会秩序。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规矩的产生和存续,标示着与其相关的特定人群都必须共同遵守,任何人都不得例外。我等”这句话来讲,就是“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比如,交通规则必须对一切人适用,红灯要停车,没有人可以例外,这就是“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能不能做到“规矩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也很能反映文明程度的高低。增强守规矩的意识。养成守规矩的习惯。营造守规矩的氛围。落实守规矩的行动。讲规矩重在行动“纪律”和“规矩”的关系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对此有详细的论述党的规矩到底包括哪些?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守纪律讲规矩-严守党的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
守纪律讲规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