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诗歌中的生态伦理观刍议.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ity(),许贵蓉(,湖北宜昌443002;,湖北宜昌443002)摘要:约翰·济慈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篇。:对美好自然与宝贵生命的赞美与珍惜,对自然的敬畏,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关键词:济慈;生态伦理观;生命;自然法则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156—02约翰·济慈(1795--1821)是英国19世纪初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与雪莱、拜伦等齐名。济慈的寿命虽然短暂,但他对诗歌理论的探究,对天地人关系的关注与追问,使得其卓越的诗歌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为后世留下了大批杰出的诗歌作品。济慈生活的时代是18世纪末2O世纪初,、草原和植被的破坏以及野生生物的死亡:一些工业城市出现十分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问题。一些关注环境保护的有识之士开始大声疾呼:要保护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这些环保运动的倡议者,有的是生态伦理思想家,有的则是政府的官员。。一些作家也写出了一些环境伦理著作。如博物学家玛什的《人与自然》,哲学家詹姆斯的《人与自然,冲突的道德坟墓》等等。,而是提起自己的笔,表达对自然的爱,对生态问题的思考。近年来,对济慈诗歌中生态意识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本文重点考察了济慈诗歌中的生态伦理观,认为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美好自然与宝贵生命的赞美与珍惜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校,它造就了人们坚强的意志和纯洁的心灵。济慈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在成长的过程中,又遭遇不断的打击,还在很小的年纪就深切地体会到人情冷暖、时态炎凉。这一切让济慈似乎预感到自己生命之火不会燃烧很长时间,于是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诗歌创作。他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从而增强了诗歌的内涵与意义。更难能可贵的是,当诗人得知自己已经患上难以救治的肺病,已然面对生死考验时,还通过诗歌深切地、全面地赞美了自然的永恒和毫无功利心的美。济慈并不惧怕苦难和死亡,苦难是诗歌的灵魂,死亡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但是,他却害怕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一无所有,于是,拼搏、超越是他战胜内心恐惧,勇于面对现实的良药,也是他珍惜和赞美生命的最佳方式。1S6一生命、自然和美是济慈在自然抒情诗中所要表达的基本主题,这些主题充分表达了济慈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美的追求之意,体现了济慈顽强的生命力。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栖息之地,是生命回归本真的精神乐园。在济慈的抒情诗中,济慈通过生物个体的声音、色彩,,实现了对俗世苦难的超越。在《希腊古瓮颂》一诗中,诗人用“绿叶镶边的传说”描述一个希腊古瓮上的故事画面:远古田园,青年恋人,笛手、鼓手,祭祀人群,整个画面和谐美好,构建了一个如花般的故事,一片令人惬意的田园风光,绿叶围绕,生机勃

济慈诗歌中的生态伦理观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