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思考丁歆作为文化教育及审美教育的美术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教育的专设课程。众所周知,在美术教育界,新观点,新思潮层出不穷,随之对于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的新探索也可谓“百家争鸣”,美术教育这一块阵地的发展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飞跃。高中美术欣赏课自新世纪开设以来,犹如一朵奇葩绽放于美术教育阵地,许多教育教学专家、学者,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教师都对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上好美术欣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面对一幅幅绘画作品,学生该如何去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要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未能完全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在不少欣赏课中教师讲授的时间多,大部分超过30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学生学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太大兴趣,这也不符合国家现在提倡的减负要求。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常常思考着这类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对美术欣赏课的思考。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几种方式。——教师对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教师就美术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特点、材料)或美术欣赏知识、原理进行提问,然后学生回答。——以学生为主体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作为参与者和辅助者。——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学生在学校内或校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以上几种方式中,解说式美术欣赏教学最为常见。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对美术作品或是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说明,那么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极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模式之中。如果能从欣赏的不同角度,不同话题方面多用心思,对作品做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可以弥补某些不足。问答式和讨论式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式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实践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积极去参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或学校购置一些模型与仿品,让学生亲眼见识,亲自动手去抚摸去感觉,学生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自由式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其实这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具有创新性质,打破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是最理想的,但也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欣赏能力,而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高,所以需要把握好尺度,方能达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