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木犀科的一点资料:菊亚纲玄参目植物。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单叶或复叶,对生,稀互生,无托叶。花辐射对称,两性,稀单性或杂性,雌雄同株、异株或杂性异株,通常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或为总状、伞状、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或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稀花单生;萼4裂,稀5~16或无;花冠4裂,稀5~12裂,有时离瓣或无花瓣;雄蕊2,稀3~5,离生花冠上,与花冠裂片互生;子房上位,2室,每室2胚珠,花柱1或无花柱仅具2裂柱头。核果、浆果或蒴果、翅果。约30属600种,广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地区。我国11属200余种,南北各地均有分布;西北产8属46种2亚种6变种2变型。多数种类为观赏花木,如桂花、丁香、迎春花、茉莉等;有些种类为优良用材树种;有些药用;有些为特用经济树种,如女贞、白蜡等。属中文名:木犀属属拼音名:muxishu属拉丁名:Osmanthus中国植物志:61:85描 述:,木犀科,约40余种,分布于亚洲、美洲,我国有27种,产长江以南各省区,大部供观赏用,,有些种类的木材有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全缘或有锯齿;花芳香,两性或单性,雌雄异株或雄花、两性花异株,簇生于叶腋或组成聚伞花序,有时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萼杯状,顶4齿裂;花冠白色、黄色至橙黄色,钟形或管状钟形,4浅裂或深裂至近基部而冠管极短,裂片花蕾时覆瓦状排列;雄蕊2,很少4枚,花丝短,花药近外向开裂;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核果的内果皮坚硬或骨质;种子通常1颗,种皮薄。它的所有物种:长叶木犀、齿叶木犀、丹桂、短丝木犀、管花木犀、桂花、红柄木犀、厚边木犀、厚边木犀(原变种)、厚叶木犀、华东木犀、金杜、毛柄木犀、毛木犀、蒙自桂花、木冬树、木犀、木犀属、宁波木犀、牛矢果、锐叶木犀、石山桂花、双瓣木犀、四季桂、坛花木犀、网脉木犀、尾叶桂花、无脉木犀、细脉木犀、狭叶木犀、显脉木犀、香花木犀、小叶月桂、野桂花、异叶柊树、银桂、柊树、柊树(原变种当然桂花是里面绝对的主角)。第二部分桂花的简介一,桂花的分类性状探讨(某论文资料,仅供参考)桂花品种分类性状的探讨栽培植物的品种分类研究不同于野生植物的分类,但同样应当遵循生物进化的原则。野生植物的分类应当反映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演化发展趋势,进化的特性是最能适应环境、最具竞争力的。栽培植物的品种演化是物种的人工演化,是在人为干预下发生的,反映人的意志,因此新品种的产生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双重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能力,也反映植物在栽培条件下发生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观赏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雌雄蕊变瓣而形成重瓣现象,因符合人们的观赏需要而被无性繁殖保留下来,在品种演化上属于比单瓣花进化的高级花型,但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有雌雄蕊变瓣现象发生,但常因不能繁育后代而难以保留下来。按照陈俊愉教授的二元分类法,观赏植物的品种分类,应该主要根据进化的观点,同时结合园林栽培应用的需要。这里,进化的观点主要指品种的演化趋势。我国大多数观赏植物如梅花、菊花、杜鹃等的品种分类均以种源或起源为第一级分类标准,梅花以枝姿为第二级,以重瓣性和花色等为第三级分类标准,能反映其品种演化规律。桂花的来源相对比较单纯,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有着不同起源,而且开花季节和花序类型也不同,因此可以作为第一级标准,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分开,这是符合品种演化规律的。桂花的品种演化主要表现在花序类型、花色、花径、花期、花型的变化上,这些生殖器官在年周期中出现的时间较短,因而其形态变异比营养器官更为保守,在品种内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桂花最主要的观赏要素,桂花的品种分类应主要以这些生殖器官的特性来反映品种演化趋势。而营养器官特征则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叶形、叶缘锯齿、叶片大小等在品种内均有较大的变化,只能作品种分类的参考。由于花色是由系列多基因控制的一种质量性状,尽管同一色系内因栽培条件以及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同而有深浅的变化,但不同色系之间是相对稳定的,除非发生单基因的突变或转座子的作用,因此以花色作为桂花二级分类标准也是能够反映品种演化实际的。据此,秋桂中以花色为标准,又分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品种群。至于各品种群以下的品种划分标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如花期早晚、子房发育状况、营养器官特征等。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栽培品种是指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包括形态、生理、细胞、生化和其他),并且在繁殖(有性或无性)后,这些特征仍能保存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因此,栽培品种的划分本身并无明确的标准,或者说,只要一个栽培群体与另一个存在着明显区别,并且这些特征可通过繁殖保持,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
桂花识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