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改系统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①矢量数据:包括点、线、面、曲面和体等多种类型。②栅格数据:游程编码和四叉树编码。3空间数据的计算机表示:指通过利用确定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来表达空间对象的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信息。3空间数据结构:表示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包括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态特征等。对具有这些复杂特征的空间数据,组织和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以便计算机存储和操作。4实体数据结构:在实体数据结构中,空间数据按照基本的空间对象(点、线或多边形)为单元进行单独组织。其中不含有拓扑关系的信息。: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6栅格数据结构: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称为栅格单元,在各个栅格单元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又叫不规则三角网)TIN曲面数据结构通常用于数字地形的三维建模和显示。它是将离散分布的实测数据点连成三角网,网中的每个三角形要求尽量接近等边形状,并保证由最近邻的点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的边长之和最小。存储的时候,每个三角形分别构成一个记录,每个记录的数据项包括:三角形标识码、该三角形的相邻三角形标识码、该三角形的顶点标识码等。:在实体数据结构中,空间数据按照基本的空间对象(点、线或多边形)为单元进行单独组织。其中不含有拓扑关系的信息。:主要研究从一种地图投影变成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的理论和方法。10空间数据的内插:通过已知点或者多边形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数据的方法就称为空间数据的内插。11数据库:为了一定的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以特定的结构组织、存储、管理和应用的相关联的数据集合。12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13实体:实体是对客观存在的起独立作用的事物的一种抽象。用矩形符号代表实体。实体的命名标注于矩形符号之内。14空间分析: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是以地球科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构成、空间演变等信息。15空间叠加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16空间缓冲区分析:围绕空间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多边形。空间缓冲区可以采用矢量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栅格方式实现。17网络分析:通过模拟、分析网络的状态以及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等,研究网络结构、流动效率及网络资源等的优化问题的领域。18数字地球:一种基于因特网的嵌入海量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现。19虚拟现实:采用各种技术,来营造一个诗人感觉置身于类似于现实世界的环境中1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曲面数据结构。:①实体数据结构②(*.shp)、一个索引文件(*.shx)和一个dBASE表文件(*.dbf)。4栅格数据结构存储类型:①栅格矩阵结构②游程(行程)编码结构③:通常有两种表达曲面的方法,一种是不规则三角网(TIN),另一种是规则格网(Grid)。:①高斯—克吕格投影(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②墨卡托投影(等角正切圆柱投影)③UTM投影(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④兰勃投影(等角正轴割圆锥投影)、⑤阿尔伯斯投影(正轴等面积割圆锥投影)7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了兰勃投影。8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经过了三个阶段①人工管理阶段②文件管理阶段③数据库管理阶段9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法通常有两种方式①空间数据文件存储管理②空间数据库存储和管理。9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10DTM在形式上可以分为①规则格网(Grid)②不规则三角网(TIN)③数字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特征线(如山脊线、谷地线和坡度变换线)11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①立体感的视觉效果②存在感③多感知性④闭环交互方式⑤动态现实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数据处理设备,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系统软件(GIS功能软件,基础支撑软件,操作系统软件)、空间数据(GIS的操作对象为空间数据;空间数据特征:几何、属性、时间数据;空间数据组
pynaaa地理信息系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