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人口】 2001年进行机构改革,将李场镇与皂市街道办事处合并为皂市镇、陆羽街道办事处与竟陵街道办事处合并为竟陵街道办事处、新堰乡与候口街道办事处合并为候口街道办事处。2008年将原候口街道办事处所辖的8村11居划归岳口镇。天门市现辖竟陵、杨林2个街道办事处;多宝、拖市、张港、蒋场、汪场、渔薪、黄潭、岳口、横林、彭市、麻洋、多祥(天门工业园)、干驿、马湾、卢市、小板、九真、皂市、胡市、石河、佛子山21个镇;净潭1个乡;天门经济开发区,国营蒋湖农场,白茅湖棉花原种场。全市共有764个村民委员会,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570个村民小组。天门市现有乡镇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27个,其中建制镇2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2个,农场2个,经济开发区1个;村(居)民委员会827个,其中:村民委员会76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3个。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天门市户籍总人口167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74916人,%;,,,。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一年外出3个月以上)约38万人;,,;人口寿命平均为73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地理位置】湖北天门市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东邻汉川市、应城市,南邻仙桃市、潜江市,北邻京山县、钟祥市,西邻沙洋县。地理位置优越,东接武汉,西通荆宜,位于武汉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宜昌的中点,南濒汉江黄金水道,北枕三峡过境铁路。紧衔107、318国道,沪蓉、沪渝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复线(随岳高速)纵贯市境南北。全市方公里。天门市境北部为大洪山,余脉龙尾山--太子山形如龙势,襄河(汉江)自西北而下,向东流出,与东、南诸水和湖泊环绕,呈龙拱虎卫之势。【历史沿革】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著名的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七、八千年以前的石(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粳稻和青铜器等文物,还发现了陶祖这一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的重要标志性文物。石家河文化被写入"九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中国古代史》。天门市,古代属风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竟陵邑。秦朝设置竟陵县(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属南郡。西汉时,竟陵县隶属江夏郡。新朝王莽将竟陵县改名守平县。至东汉又复名竟陵县。三国时,竟陵县为吴国荆州江夏郡所辖。 299年(西晋元康九年),竟陵县属竟陵郡,郡治设石城(今钟祥市)。东晋末年,分竟陵县设置霄城县。 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竟陵县属郢州竟陵郡。479年(南齐建元元年),迁竟陵郡治至竟陵县境。550年(梁大宝元年),竟陵县并入霄城县,仍属郢州竟陵郡,郡治设霄城。561年(北周保定元年),霄城县改为竟陵县。 583年(隋开皇三年),废除郡制,实行州、县两级制,竟陵县属复州所辖,州治设竟陵。603年(仁寿三年),复州治所迁至建兴县(沔阳)。大业初,复将州改郡,复州改为沔阳郡,竟陵县属沔阳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沔阳郡改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633年(贞观七年)州治又迁沔阳,属山南道。742年(天宝元年),复州改为竟
天门市情概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