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
北大商学网教育有限公司
北大案例课堂
学员手册
中集集团全球竞争与成本领先
案例作者:杜烨
指导教师:何志毅
(2003年4月)
本中心提供该案例只用来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作者的目的不是为论证某种经营管理方法的有效与否。出于保密起见,作者隐去了某些名字和其他一些可识别的信息资料。
未经书面许可,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禁止对本案例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存储和转载。本案例不受任何复制权力机构的管辖。购买或申请复制许可权,请与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联系。
地址: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105室
邮编:100871
电话:+86-10-62759367 62758178
传真:+86-10-62763133
E-mail:******@.
网址:.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
中集集团全球竞争与成本领先
深圳是一块不断创造奇迹、散发着无穷魅力的热土。这里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1月成立,1986年经营亏损、濒临倒闭,1987年重组后转产,1987年恢复集装箱生产,90年代通过横向兼并战略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在1996年奇迹般地一跃成为世界头号集装箱生产集团后,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到2000年集装箱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38%,超过世界同行业排名第二、三、四位造箱集团的总和。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快速发展的奇迹让世界同行为之瞩目和震惊。
尽管中国在制造业上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但一个中国制造企业能够真正在国际市场上主导一个行业,这确实罕见。
已在该集团奋斗了18年的现任总裁——麦伯良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激流勇退、见好就收,在集团2000年股东大会上向中集的股东承诺:“给我15年的时间,还你一个‘世界级企业’!”
中集概况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或“中集”),是以集装箱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半挂车机场设备等,集团总部设在深圳市蛇口工业区。中集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1月,为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最初由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兴建,总投资300万美元。公司由宝隆洋行派人管理,1982年投产后即连年亏损,陷入困境。1986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停产,准备破产清盘。但包括麦伯良在内的企业骨干不同意倒闭,并力争得到董事会批准继续经营,外方完全退出管理。1987年,公司实行股权结构改组,吸收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加盟,公司成为三方合资企业。
1992年开始实行公众股份制企业改组工作,1994年3月、4月,公司B股、A股先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8月,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中集集团的经营业绩连年快速增长(详见图1、图2、图3),1994年上市至2000年,%。,,,,员工10000多人,,在深圳、上海、南京、南通、大连、新会、青岛、天津、香港等地拥有二十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中集集团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中国十大高出口创汇企业,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连续4年跻身中国上市公司50强。
图1 中集集团1991年—2000年销售收入(资料来源:公司历年年报)
中集集团从1987年股权重组后形成“中远”45%、“招商局”45%、“宝隆”10%的股权结构以来,一直保持着两个最大股东均衡持股的格局。现在的股权结构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
图2 中集集团1991年—2000年净利润(资料来源:公司历年年报)
中集集团的主导产品是系列集装箱产品,包括三大类集装箱100多个品种,占公司销售额的90%以上。自1987年以来,公司的集装箱产销量和收入均呈稳步上升态势,1996年以来国际标准干货箱的产销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2000年度中集集装箱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8%。中集集团在18年的时间里累计生产了200多万TEU集装箱计算单位(twenty-feet equivalent units 简称:TEU)又称20英尺换算单位。各
中集集团全球竞争与成本领先(学员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