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李清照诗歌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3、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诵读中体会词作内容。2、解读文句,体会女词人的细腻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情感,领会作品的艺术风格。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发展到巅峰,宋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宋词,李清照就是词坛中的传奇女子,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用三分眼泪,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被称为婉约词派的正宗。二、诵读中整体感知词意1、听录音《一剪梅》。2、自由朗读,并叫两名同学范读。3、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情感的“词眼”及主旨句。“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词人愁因。1、那么词人为什么愁?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婚姻生活美满,但赵明诚在太学读书,词人长期独守空房,深感闺中寂寞孤独,填词《一剪梅》寄给丈夫。伊世珍《琅(láng)嬛(huán)记》说:“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在外地求学)。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寄之。”(多媒体出示)古诗词中用来书写愁绪的诗句很多,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青冤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师生一起回顾)李清照写愁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一起研读词作。四、赏析意境美:解读词句,体会情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作简要的分析。(小组合作,代表上黑板展示)(教师出示赏析方向,可供参考)1、“红藕香残玉簟秋”设色清丽,意味深婉,词评家称:“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词人在孤寂中想到的排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为了稍解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逻辑顺序应当是怎样的?4、赏析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五、小练笔你能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吗?(学生课堂展示)六、总结(教师练笔)藕花凋谢凉意袭,愁绪满怀上兰舟。独自泛舟无乐趣,月满无言上西楼。云中鸿雁排行过,锦书未至愁更愁。花开花谢两相知,时光易逝水长流。七、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著名思想家王夫之阐述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是“有形发未形,无形君有形”,意思是说有形的意象生发出
一剪梅+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