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回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品德课程的新课程理念强调社会性,这种社会性源于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就要求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并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等,不断积极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教学分析】《平安回家》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二单元“我要安全地成长”的第一课,它以学生社会生活为主线,关注学生上学途中遇到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学情分析】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但由于身处县城郊外,学生对于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知之甚少,交通意识较淡薄,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可每天上学、放学学生们又必然要与交通打交道,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学习有关的交通知识、学习一些保护自己的出行经验是与他们生命相关的,对三年级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教学目标】,看懂交警的手势。,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通。,使学生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带来伤害。,体验平安回家的幸福感觉。【教学重难点】,确定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并自觉服从交警指挥。【教学准备】、交通标志、交警工作录像的教学课件、个别学生课前学习交警手语等。、认一认交通标志,走入社会了解交通事故给国家、人民等造成的危害。【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看图片,导入话题1、出示交通事故的图片,师:大家看到的都是车祸发生现场的惨不忍睹图片,老师真为他们而感到惋惜,也为在车祸中失去亲人的人而感到痛心。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每年,每月,甚至每一天都有很多人由于自己或是他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遭遇了可怕的车祸。大家请看:课件出示:老师读全国的事故统计文字。(交通事故就像猛虎一样,每天都在吃人伤人。据我均每50秒发生一起,平均每2分47秒就会有人丧生于车祸。更让人不容忽视和痛心的是,少年儿童的死亡率在交通事故中逐年上升,2004年共有7078名中国儿童被道路交通伤害夺去了生命,有28017名儿童在道路交通伤害中受伤。而且,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77人受伤。每10起道路交通伤害中就有4起的受害者是步行的儿童,而在道路交通意外中受伤害的儿童有44%是步行者。),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减少这些交通事故,减少经济损失呢?学生交流。(遵守交通规则):对呀,人们常说“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只有每个人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生活才能平安幸福。(出示板书:平安回家)[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体验他人的经历,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再以触目惊心的数字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具有针对性、说服力、震撼力。]二、认识标志,用心识记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上的车子川流不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平安回家》教学设计_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