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庆主城“二环时代”大型居住聚集区交通规划策略研究方案.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重庆主城“二环时代”大型居住聚集区交通规划策略研究祝烨(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40020)摘要:文章以重庆主城区“二环时代”大型居住聚集区建设为背景,大量学习与借鉴了香港新市镇的发展经验,重点就第三代新市镇的发展模式进行详细研究,提出了与重庆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交通规划发展策略,为支撑“二环时代”聚居区交通规划与建设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与思考。关键词:大型居住聚集区交通规划策略中国分类号::A一、规划背景2009年12月31日重庆绕城高速的通车,标志着重庆“二环时代”的来临。黄奇帆代市长在“2009重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自2010年起,重庆主城将进入“二环时代”,由此拉开一千平方公里、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架势。为疏解中心区城市人口,改善城市住房结构,规划在内外环之间布局了24个人口规模20—30万左右的大型居住聚集区(下简称聚居区)。图1重庆主城大型居住聚集区分布示意图结合聚居区的规划建设,我们研究了开发较为成功的香港新市镇建设历程,并将其融入到了重庆的规划建设中,为聚居的规划建设预留了较好的交通支撑条件。二、,港府借助轨道建设带动新市镇开发,建设了庞大的新市镇组群,共建设了包括荃湾、元朗、将军澳等9个新市镇,居民人数超过300万,“消化”了香港近30年来新增的几乎所有人口。因规划先后及规划理念的侧重点不同,香港新市镇事实上产生了前后“三代”的划分。(1)“线跟人走”的一、二代新市镇开发第一代新市镇始建于70年代,包括荃湾、沙田及屯门;第二代新市镇建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包括元朗、大埔及粉岭/上水。这两代新市镇开发都强调“自给自足”、“均衡发展”的规划理念。轨道的建设是在新市镇开发完成以后才引入,具有“线跟人走”的开发特征。(2)“人跟线走”的第三代新市镇开发80年代初期,港府开始着手开发第三代新市镇,包括将军澳、天水围及东涌/大蚝。第三代新市镇开发的核心理念通过轨道建设引导城市的开发,在新建轨道的同时对其站点周边土地进行高密度的住宅及商业开,保证轨道的客流量同时也增加了轨道的服务人口,这一时期的新市镇开发具有“人跟线走”的特征。应该说,第三代新市镇的开发才是香港新市镇开发走向成熟的标志,这类成功的新市镇开发相比前两代具备了两种基本要素:一是采用轨道交通解决新市镇与城市中心联系;二是根据轨道线路及站点建设时序同步开发新市镇。。(1)围绕站点进行高密度土地开发香港地铁的成功同车站和车辆段上的高密度物业开发密不可分。港铁公司在修建轨道时,积极与其他开发商共同开发车站及车辆段的上盖空间,兴建大量的住宅及商用物业,并管理已经建成的物业,保留部分商用物业作投资用途,从而实现增值。根据将军澳站地铁上盖物业日出康城的规划指标显示,,整个地块的开发容积率为5,可容纳约6万人居住,商业开发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2)以站点为中心的高可达性步行系统图2日出康城步行系统香港地铁开发非常强调缩短居民自居住区步行至地铁车站的出行时间。如上图所示的将军澳地铁站上盖物业开发,人行通过发达的人车分离步行交通网络,可快速直接到达将军澳站。港铁公司在地铁站周边

重庆主城“二环时代”大型居住聚集区交通规划策略研究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采飞扬
  • 文件大小587 KB
  • 时间2019-11-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