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茒学校张爱明一、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十册第四章长方体(二),第三节长方体的体积(第41—42页)。二、设计思想::《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如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等对形成空间观念有重要意义。:立体几何图形的研究,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我相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推导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故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讨论时间,让学生经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学习探究空间。:教材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越大”。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教材接着安排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几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记下长,宽、高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数据,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开展学习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实验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方法与途径:应用谈话激趣、启发、观察、实验、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小组活动、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3)情感与评价: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肯定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动脑、团结协作的品质。四、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归纳。正确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五、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归纳。六、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直尺、实验报告单、PPT课件。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10个。七、教学过程:(一)、???为什么?你想知道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多大吗?那么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长方体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出示课题:长方体的体积)。,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课件出示表格)完成表格回答。(抽学生回答)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1)7321(2)7535(3)10330观察,发现:(1)与(2)比较,长(相等),宽越(大),面积就越(大)。(1)与(3)比较,宽(相等),长越(大),面积就越(大)。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长)和(宽)的多少有关。想一想: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