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农村小学校园文化驾车光头小学邵秀英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就像是一股清香之气,有形无形地弥散在师生之中,随时随地的感染着校园中的每一份子,以它特有的形式向学生们传达着学校的办学思想、行为规范。所以,它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农村小学校园的绿化、净化工作做得比较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正逐步形成。但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受限,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自发形成的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如校园童谣、流行歌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校园的主导文化有较大的距离;即使组织活动,其形式也很单调,不注重普及性,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其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缺乏文化风格,有些学校校舍墙体脱落、校舍校貌陈旧零乱,绿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发挥不了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尽管这样,我们还可结合本学校实际,因此制宜,适当点化校园文化。那如何建设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呢?一、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农村校园文化的内容应该从以下四方面来建设: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品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美的物化环境包括校园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环境、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设施等(三)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四)行为文化。良好的环境必须靠日久天长的行为来支撑,所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无小事,就需要从思想、制度、行为等方面加以反思、注重引领,从而促进师生行为文化的建立。二、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方式(一)创建百花争艳的班级文化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是学习好风气的基础,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级必定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1、制定最适合本班的《班级行为规范》在班级的墙面上醒目的位置上,张贴着由师生一起制作的《班级行为规范》。这套具有班级特色的版规是学生们在班主任的号召下,征得全体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同后,由班委会成员发动学生自主设计并精心制作出来的。其中从学生早晨来到学校是否迟到、是否上交作业、上课是否认真听讲等到晚上能否准时离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做了精细化的设计,可行性强,当有有奖励和惩罚措施,学生在这样的规范下,日常学习生活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有了自我约束的意识,为班级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便利。2、教室的美化各班级的教室侧墙面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墙上可以贴“尊师守纪,勤奋求实”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标语,让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时刻绷紧了冲刺的弦、毫不松懈。另外,学生们还可以把自己的志向追求、奋斗目标,加上自己的照片,以手抄报的形式统一张贴在墙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班主任也可以写一点对学生的寄语,无时无刻的激励着学生们在求学的路上勇往直前。(二)多彩温馨的楼道橱窗文化如果说班级教室内的文化建设可以体现出一个班级特有的班级文化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