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
ERP原理与实际应用
第1章用友ERP概论
第2章 ERP信息系统
第3章 ERP的组织与开展
第4章会计软件的安装与基础设置
第5章账务系统初始化及日常处理
第6章报表管理系统
第7章工资管理系统
第8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第9章供应链管理系统
第1章用友ERP概论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了解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到真正应用于会计领域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而在我国计算机最早应用于会计工作的试点单位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总结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应用经验基础上,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它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建账、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全过程。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不仅是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 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有关的所有工作也都成为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制度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和电算化审计等。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应包括实现如下几个转变过程:从单项应用向综合财务处理转变;从财务会计电算化向将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后的电算化转变;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转变。与此同时,对会计数据的管理应从数据库管理向数据仓库管理方向发展。
: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将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结合和交叉并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不仅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变化的,而且对传统会计也不能看成是静止的。这里我们应该明确会计电算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
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学、信息学和会计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辅助决策及相关的所有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在会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它的目的是通过核算手段的现代化,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职能,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对象和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任务来看,会计电算化不仅研究如何通过电子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获取会计信息的全过程,而且也研究如何按管理的需要对现行会计工作进行改革。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大量数据的计算、分类、汇总、存储和传输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不仅可以把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记账、算账和报账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计算机极高的运算速度和精确度,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和准确的会计信息。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由于在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易出错及易疏漏等问题,使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人员整天忙于记账、算账及报账。实施会计电算化后,由计算机替代会计人员的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这就迫使广大会计人员必须进一步学习业务知识,开拓知识面。而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又为会计人员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时间和机会,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学习和交流新知识,其结果必然会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高速度、大容量等功能,不仅可以对过去的经营活动进行详细记录,而且可以及时获得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数据,还可以预测未来各种经营活动,反应市场变化趋势,从而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行业、地区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经济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迅速了解各种经济技术指标,极大地提高了经济信息的使用
社会急需既懂ERP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