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二中1、固始县第二初级中学简介:固始县第二初级中学(简称固始县第二中学、固始二中),位于县城老城区北门坎上。学校前身为“固始县私立思源女子中学”,由清末状元、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濬家族所创,解放后改为“固始初级师范学校”,1954年改为固始二中至今,是信阳市首批办好的重点初级中学之一。学校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基础设施齐全,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套,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育管理规范。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00多人。教职工187人,师资雄厚,有43人被评为国家、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2002年以来,中招成绩提高率稳居全县前列。学校先后荣获了“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学校”、“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示范学校”、“市纠风治乱先进单位”、“固始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固始二历史沿革:固始二中的前身为固始思源女子中学。1940年夏,固始城关思源堂吴氏族长吴述先(清末举人、著名植物学家、状元吴其濬之嫡孙,曾任江西省都昌、瑞金等县县令,后辞官还乡)召集吴氏先贤,提议用吴氏宗族祠堂(现二中学校南家属院处)之田稞1800石筹办固始思源女中。1941年夏,经固始县国民政府批准,学校定名为固始私立思源女子中学,首期(第一届)招生1个班,42名女生,由吴述先任校长,吴勉之任教育科长,吴氏族人吴维颐、吴维庚、吴高翼等担任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工作。1943年5月,吴述先辞去校长职务,任名誉校长,校长由吴高准接任。1946年,学校更名为固始私立思源初级中学,开始男女兼收,春季招收女生1个班,秋季招收男生1个班。学校分男生院和女生院,女生院在校本部上课,男生院在同生庄(老城关镇政府处,现城关第一社区办公地点)上课,只有在每周一的纪念周早会时,男女生方可聚为一堂。 1948年固始解放后,思源中学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一批思想进步的学生通过排演新剧、学唱革命歌曲等形式上街进行宣传,当时在宣传马列主义思想、支援正在进行的淮海战役、稳定人民新政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949年春,学校由学生会提议,校领导同意,并报县政府教育科批准,实行男女生合班上课。同年秋,学校并入固始县初级中学,即后来的固始县第一中学,思源中学停止招生。新中国成立后,固始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思源中学旧址创办固始初级师范学校,通过举办简师班、短训班、普师班等形式,为全县小学教育培养师资。学校每年春、秋两季各招生1次,正常维持在7-8班规模,陈伟山(时任县宣传部长)、袁作舟、李兆俞先后任学校校长,教职工30多人,学生达300余人。 1954年,固始县初级师范学校第一次更名为固始二中,同年秋开始面向全县招收第一届初中新生,和固始一中一起成为全县仅有的两所重点初中之一。1955年夏,最后一届初师3个班160多名学生毕业后,学校完全过渡为初级中学,除首届招生6个班外,以后每年招生4个班(四轨)200多名学生。到1960年,学校发展到12班规模,学生600余人,教师50余人,其间叶保国、范恒章、倪占东先后任学校校长。 1961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固始二中和固始一中合并,学校的教师全部到固始一中任教,学生和教具全部并入固始一中,校本部成了固始县教育局机关办公场所,校舍成了局机关办公用房,直到1969年。 1970年“一月风暴”后,县教育局迁
固始二中的展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