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致富经验材料-“农”字企业富农民农民增收致富经验材料:“农”字企业富农民“农”字企业富农民镇辖1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7240亩,是个传统的农业乡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因地制宜,以发展“农”字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工业,带动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庞村镇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筹集、吸引资金1500余万元,兴建了年产2万吨的面粉加工企业两家,年产2500吨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一家,实现了主要农畜产品的就地转化,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初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一、兴办主粮加工企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庞村镇年产小麦4150吨,每年农民手中约有2500吨的剩余小麦需要出售,卖粮难成了农民的一块心病。为解决这一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冷泉面粉厂,先后投资200余万元,两次扩大生产规模,使该企业生产由原来的年产1500吨扩大到20000吨。2000年4月山后、冷泉村的8户农民投资300多万元建立生产能力为2万吨的山泉面粉厂,当年生产面粉近5000吨,实现产值506万元,利润50万元。两家面粉企业形成规模生产以后,镇党委政府抽调内行专门人员,深入企业,指导管理,对内狠抓产品质量,对外促进营销、创名牌,使“泉玉”、“山泉”两大系列面粉企业首先在我市站稳了市场,并享有盛誉,还远销太原、大连、沈阳、成都等大中城市。两家面粉企业为农民手中剩余小麦找到了出路。二、依靠区位优势谋联合,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求突破镇党委、政府在抓好主粮小麦就地加工的同时,把促进畜牧产品就地转化,提高附加值,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新突破的又一途径。为发展现代化的大型肉食加工企业,党委、政府从镇域小、财力薄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采取多种政策,强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充分利用省市赋
农民增收致富经验材料-“农”字企业富农民(精简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