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题目:如此“包装”——我教《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有感姓名:徐员单位:普陀区芦花中学(小学部)联系电话:3080253如此“包装”——我教《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个活动,是学生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到食品包装,但色彩亮丽、美观精致的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却经常被学生所忽视。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对食物包装的观察研究,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食物,主动获取食品信息,学会比较辨别食品优劣,延伸拓展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掌握有关信息。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有效抵制伪劣食品,并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二).学生分析: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是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之一。但是对于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学生们往往不会去关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被忽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种类的食品出现在学生面前,食品包装袋是学生了解食品的主要途径,通过对食物包装袋的研究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对自己吃的食物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有意识地关注周围的世界,学会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对教材作了以下处理:,而对这些信息分类的标准很难确定,费时很长,实际价值却很小,因此我们认为单独对学生观察到信息进行分类的意义不大,故将信息的分类渗透在学生观察信息汇报信息这一环节中,空出时间让学生对包装上比较关注的信息作比较深入的探究。、配料外,还有其它信息,因此本节课通过重点指导学生处理保质期这一信息,然后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发现、探究自己需要的其它信息,如:食品的配料——所有配料这一内容没有像课本中那样单独进行教学,而是结合在了解保质期这一环节。,面临着一个垃圾处理的现实问题,本课最后设计了一个利用包装上的信息处理包装的拓展性活动,旨在让学生关注包装上更多的有价信息之余,不忘环境保护。这一课的教学,我也听过多位老师的教学,但终给人美中不足之感。这一课中食品包装上的信息确实太多了,有些老师会面面俱到,往往被其中一些细小的环节拖住后腿而不能自拔,我对这一课教材的理解把握和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呢?现就这节课教学中的几个环节进行解读和简析,以供同行们斟酌。《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这一课涉及的内容很多,我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如下:【设计环节一】这节课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每人尝一颗QQ糖,学生很兴奋。尝完后,我问学生:“好不好吃?”“好吃!”学生响亮而有齐声回答。“吃得放心吗?”“放心!”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大声脱口而出地回答。“有不放心的吗?”“有。”只有个别学生说。“为什么不放心?”“这QQ糖到底有没有过期呢?”学生怀疑地回答。“老师购买了这些QQ糖,在家里放置了一段时间,也不知道有没有过期,请你们检验一下。”这时,许多学生才如梗在喉,急忙拿过包装袋子仔细寻找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确信没有过期后,才长长松出一口气。我对这段开头的教学大概用了四分钟时间,由学生吃QQ糖带来的兴奋,到怀疑它的食品安全,再到担心它是否过期,到最后知道它没有过期时的放松这
如此“包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