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葬礼有何规矩.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统葬礼有何规矩寿终人死后,全家举哀,将死者移入正房迎门的灵床上。灵床有的用现成的木床,有的用门板或苇箔在长凳上搭成,还有的临时用土坯垒起,上铺一床单或褥子而成。死者脸盖黄表纸,口含铜钱(亦有含珍珠之类的)。灵床前臵供桌,放“照尸灯”,预防狗猫进来,焚香设牌位,并供小米饭1碗,上插竹筷1双,叫“倒头饭”。子女轮流守护,叫“守灵”。家族邻居帮助办理丧事,发讣文、告亲戚,帮丧者为首的叫“大总”。同时每天早、中、晚饭前3次到土地庙“送浆水”,浆水多由生水、面粉、小米混合而成,装在壶里,有的壶里只装清水,也叫做浆水。扎制纸车、纸马,用黑面烙制“打狗饼”、“打狗棒”,取意西天路途遥远,又有恶狗拦路,一旦遇到恶狗便可用棍子打它们,同时把打狗饼扔出去喂狗,以便趁机脱身。此后是“指路”,死者长子站在板凳上,手举扁担,面西而呼死者的称谓,后说“上西方大路朝佛”,连喊4次,烧纸车纸马,送亡者归西。吊丧亲友按讣告订的日期,在开墓安葬之日前来吊丧。院内设灵棚、立牌位,孝子麻衣素服,向前来吊丧的亲朋、乡邻磕头拜谢。一般乡邻只付丧仪(现金)叫“付人情”。至爱亲朋则先付奠仪,后将祭品臵于灵前,向灵位跪拜,奠酒3盅(张店为4盅),放声痛哭,叫“拜祭”。入殓死者入棺谓之“入殓”。棺材俗称“寿材”,多用杨、柳、榆、槐等杂木制成,殷实人家则用柏木。穷苦人家有的仅薄棺一口,苇席一领。入棺前先在棺内铺香表垫褥,再由儿女亲属用棉絮蘸酒为死者擦脸净面,之后入棺。于亡者身旁放香表、草木灰及死者生前所爱之物,盖棺封口,大殓告成。此后,每天3次烧纸哭祭。出殡一般于人亡后第三日或第五日出殡,大家富户亦有第七日、九日甚至四十九日出殡者。期间,有的请僧道设坛场作佛事,诵经超度。亡者配偶如有先逝者,丧主须于发丧前一日的晚上迎其灵共祭。殡葬大体有烧炕(亦叫暖墓)、起灵、送殡、路祭、下葬成坟等程序。起灵前(临淄为起灵的前一日),一般先有亡者亲属(多为女眷)去坟内点火燃烧,叫“烧炕”,博山、临淄多是于坟内设火煎糕叫“暖墓”。临淄在起灵前还有在灵棚内吃一顿水饺的习惯,谓之“吃团圆饭”,并边吃边填满“献食罐”。之后,把灵前的饭碗打掉,由十余人抬棺起灵,长子顶棺打瓦,此时家人亲友随灵哭送,到门外停灵奠祭。出殡时,长子或长孙打白幡,外甥打花幡在先引灵柩前往茔地,女孝家一般在柩后坐哭,不跟往茔地。出殡的队伍到村(街)头要暂停,进行路祭。在灵前摆好桌椅、供品,亲友一一拜祭。棺至墓地后,先烧挽联纸扎(临淄居民还要把“献食罐”放入坟内),待孝家查看墓穴后,方下葬填土,插幡幢(亦有插秫秸者)于坟顶,至此新坟筑成。返回时,每个孝家分享一份切碎的馒头、豆腐等物。谢客殡后的翌日拂晓,死者的儿孙穿孝服到吊丧者家中致谢,一般只是在门前高呼“谢客”,主人听见,可回声“听到”,表示已知礼。祭祀殡后第三天(亦有第二天者)亡者亲属着孝服至墓地供祭,绕坟转3圈,抛撒五谷粮,添加新土,谓之“圆坟”。人亡后第三十五天叫“五七”,一百天叫“百日”,届时孝家都要到坟上祭祀,通常做“五七”、“百日”坟时,前者提前,后者延后,谓之“长百日短五七”。周村多是于半夜三更上坟祭祀。上“五七坟”时,死者亲属要带着金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纸扎和供品祭祀。持服也叫吃服。安葬后,亡者家属要穿孝服守孝,谓之“持服”。持服期,儿女为3年,侄孙辈为1年,期间,儿女一般不理发,不问世事

传统葬礼有何规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11-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