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摘要:环境效率是实际污染排放和潜在污染排放的一种度量。本文运用包含污染排放的环境DEA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省际环境效率,检验了其收敛情况。结果显示,全较低,省际、区域间差距较大,表明现阶段实行地区间减排合作、推动环保技术在区域间扩散的现实必要性;分别从2003、2005年开始,省际、区域环境效率差距逐渐缩小,存在一定的收敛趋势;同时,本文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环境效率因素,研究发现人均GDP对提高环境效率具有积极影响,而工业比重上升、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就减少地区污染排放、提高我国环境效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坏”产出;环境效率;DEA;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2-0049-07doi:.1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宏观经济持续高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据相关统计,我10倍以上,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已严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全球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七大水系中有近70%存在重度污染。世界银行在2007年的《中国环境污染损失》%。可见,在保持经济增长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环境友好型增长已经迫在眉睫。由于不同省市具有差异化的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如何在评价地区环境状况时,兼顾这些差异化的经济因素,这对于政府和环保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考虑了投入产出等经济因素的环境效率来评价地区环境状况,运用环境DEA模型,测算1998-2007年中国环境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1文献综述环境效率是实际污染排放和潜在污染排放的一种度量,它的经济学含义是以环境生产前沿面的决策单元为参照面,在保持投入产出不变时,污染排放能在现有基础上减少的潜力。它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地区)在等量要素投入和产出条件下,其污染排放离最小污染排放的距离[1]。采用人均污染排放量、单位GDP污染排放量等传统的衡量地区环境状况的方法,虽然易于理解但有很大的局限性[2]:人均污染量没有考虑产出和资本等其它要素的投入,而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没有考虑资源投入因素。环境效率在评价地区环境状况时,把经济体生产过程视为一定资源投入转化为若干“好”产出和“坏”产出(污染),从而将投入、产出和污染排放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比较在给定同样投入产出情况下地区环境绩效差距。对于环境效率测度,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非参数DEA方法[3]。 DEA模型是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生产过程的有力工具,广泛应用于能源、环境领域的效率评价[4]。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众多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线形规划技术确定有效生产前沿,并对各决策单元与有效生产前沿进行比较,进而判断各决策单元的效率。在利用DEA技术测度环境效率时,为了将环境污染纳入生产模型中,Fare等(1989)开创性地把环境污染变量视为一种具有弱可处置性的“坏”产出。在此之后,包含环境污染的效率研究开始拥有了统一分析框架,并产生了大量利用环境效率评价环境绩效的文献[5-14]。�我衡,地区要素禀赋结构迥异。考察中国环境问题,必须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察地区差异化的经济因素。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测度环境效率的环境DEA模型,并对投入产出变量进行说明。第三部分报告并分析环境效率测度结果。第四部分经验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是结论性的评述。 2研究方法及数据杨?俊等: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2期如何将环境污染变量纳入到DEA生产模型中,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将污染变量作为一种投入;第二种是将污染变量作为一种负产出,同时增加一个足够大的正常量使其变成正数;第三种是将污染变量作为具有弱可处置性的“坏”产出。弱可处置性意味着减少“坏”产出(治理环境污染)必然需要一部分原本用于生产“好”产出资源,结果会导致“好”产出减少。显然第三种方法更符合现实生产原理,因此我们第三种方法来描述包含污染的环境DEA模型。 (省份)使用N种投入x=x(x1,…,xN)∈R�N+,得到M种“好”产出y=(y1,…,yM)∈R�M+,以及I种“坏”产出b=(b1,…,bI)∈R�I+。用P(x)表示生产可能性集合: P(x)={(y,b):x能生产(y,b)},x∈R�M+(1) P(x)是包含“
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