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章正文道始于心.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章正文道始于心——读《中庸》有感“研读经典,叙说故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提倡的一种健益的习惯,一种使命感召下的专业生活方式。若再细确到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身上,就需要更为严谨专注、深入浅出的阅读,更为通透豁朗的领悟,以及更为现实的反思与实践。因为我们身旁是一双双稚嫩无邪的生命雏翼,在起飞处期待指引一道与正确吻合的轨迹。而那道轨迹并不是理想天空中的彩虹,而是严肃谨慎地履行一次真诚、真实的生命。故而,这“小小”的小学教育却着实任重如山、艰履似冰,小学教师也必须以德为尊,亦慎其独。当我再次拿出《中庸》欲先读后感,完成本学期的“每周一读”活动中的这篇感文时,心中却暗暗泛起一股隐忍的酸涩。读之其何?道予其何?教其甚?自《于丹心语》火烧大江南北起,到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经典系列,学术界以及网上遍布了无数针砭、讥赞的言论,搞得人们有些头晕目眩。“研读经典,叙说故事”这件益己益人的大好事仿佛一下变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媚俗,成为了当今这个“快餐文化”滋滥的社会中一种全新的“现象”。这的确令人悲哀,甚至可以严重地说是惊悚。阅读是为了唤醒思考、获得领悟,也是教育的灵魂,亦之本!如果说人生是圣人所言,依照真诚本性行事的为“道”,而“教”是在正确的“道”上完善自我修养,那麽教育不恰恰就是寻道、入道、修道的过程吗?而我们每个人受教育不也正是在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获得阅读生命、理解生命的能力吗?作为一名处置教育事业的教师,在阅读写感的前刻竟对“阅读”本身产生了重重疑惑,这敦使我不得不对这“经典”为何、如何读之先论上一论。众所周知,《中庸》是我》的一篇,宋代把它和《礼记》中的《大学》独立出来,同《论语》、《孟子》配合称《四书》。一提到“经典”总会给人一种强势的压迫感,让人望而怯之。其实这经典一词本义就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如今也常被人用于形容高度认同、广泛流行的事物。经典的特性无非二则,首先要有高度、广大的认同与认知;再者就是要有广泛悠远的流行与流传,要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历史的见证。但是,经典决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玄机重重的万人不解,反而是显而易懂的大智慧、大实话,也正应了哲学中常说的那句“最简单的也是最真理的”。上述所言就是为了阐明读书、读经典的真谛,把居高临下的“经典”和自己拉近,和每一个平凡人拉近,因为只有校正了正确的阅读角度,才能把读书的作用充分发挥。读书,小读其器,大读其道,读经典亦如此。特别是在阅读纲领性的哲学典籍时,与其细嚼慢咽其血肉,不如抽出其灵魂,道打通了,一切都会变得豁然开朗。《中庸》是孔子之孙、孟子之师子思所作的一部儒家代表性的哲学著作,文为记言体,在发挥孔子学说同时加之自我感悟与论述,精彩阐释了儒家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和”。在先秦时代,《中庸》多则莫过于百家争鸣里的有道一说,虽是人皆知晓的人伦立论,却也通俗易懂。然而随着国学文化的历炼与传承,儒家学说在今天已奠定了它在中华文明中毋庸置疑的巅峰地位。著名哲学家任继愈甚至坚定指出,中国并不是无宗教国家,中国的宗教就是儒教,学教合一。可见,儒学在中国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因而作为儒家修养的最高追求,《中庸》也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修身立性的鉴量经典。虽然,如今“四书五经”已被人为地蒙上了一层层所谓“参悟”、“解读”的神秘面纱,但我始终认为,它们依旧只是一本本书罢

文章正文道始于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