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繁峙记魏志德2013年6月8日,去应县看望年近九旬的老岳母。次日无事,遂同花甲老伴一起往繁峙探望大学同窗。从应县到繁峙要穿越恒山,这段路没有走过,好在车上带有地图,由老妻看着地图给我做导航员。早上8点出发,驾车由应县县城向南,行五、六公里平路开始爬山,没多久就钻进了山里,这里山路蜿蜒曲折,“急转弯”“连续急转弯”的标志牌随处可见。同样是两车道,路面就觉的有点窄。进山约有几公里,山路便渐渐觉的险峻起来,四面都是高山峻岭。公路的左面是峭壁,高有几米到十几米,直立的石壁像一堵墙,弯弯曲曲的立在公路的左侧。时见有山水从峭壁上渗出,成涓涓细流顺石壁而下,流入路边的排水沟。右边则是深涧,有好几十米深,人坐在车上,大多数路段都看不到涧底,因为坡太陡沟太深了。司机只能从前面看到路面,知道路边在那儿。每当汽车左转弯时,你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段路的路基下面不是峭壁就是陡坡,几乎没有例外,有些陡坡是由开山修路推下去的碎石形成的流石坡。在这种路上开车,司机都会非常小心,稍有闪失,一下子飞了下去,后果不用想也会知道。恒山山脉东临河北平原,西面与吕梁山的芦芽山相接,东西长约300公里,恒山是五岳之一,主峰在浑源县,海拔2016米,但这是主峰的高度,山脉的其他部分则远没有这么高。而应县地处大同盆地,平均海拔1100米,所以在应县看北岳恒山,山并不觉的有多高,山势逶逸起伏,绵延不断,只是那凝滞了亿万年的灰白的颜色,让人觉的久远、单调而又荒凉。但进到里面就不同了,左侧尽是峭壁,什么也看不到,而右侧山涧对面的山坡、山顶,到处都有松树、柏树,看大小都有十几二十年的树龄,山坡上遍生灌木杂草,漫山碧绿,郁郁葱葱,完全没有外面那种光秃秃的样子。山涧中还有一座水库,由于山涧太深,在路上只能看到一小段水坝嵌在对面涧底的石壁上,水面狭窄,泛着深浅不一的绿色,没有清澈的感觉,让人看着不太舒服。也许那绿色是山色倒映的结果,但那水库两岸陡峭,人根本无法靠近水面,所以也实在不是什么闲暇可去之处。就在这样的山路上绕来绕去,大约走了有二十公里左右,眼前忽然开阔了起来,在群山环抱之中出现了大片的田地,这是一块大山中的盆地,盆底平展,阡陌纵横。不远处靠山的地方,绿树的后面露出几间农舍,后面好像应该有个不大的村庄。公路基本上是沿着盆地的一边修筑的,左边是宽漫的草坡,右边是开阔的大田,右手路边有小河沟,河中有水徐徐而淌。公路边垂柳成行,从车窗吹进来的空气清爽宜人,不像在应县那边那样燥热。地里的玉米墨绿墨绿的,有菜地,也有扎着架子的,看样子应该是种着豆角之类的蔬菜,左面有牛在路边吃草。转弯时回头看了一眼,发现进来的方向还有一座很特别的山峰,很象桂林的山,平地拔起,高耸俊秀,满山碧绿。那山的远处以及和它相阾的山上,都是高大的松树,密森森的漫山遍是,后来听人说,那里有一个森林公园,林深树大,有原始森林的味道,很值的一游。看来这北岳恒山的名头并非虚妄,山里还真的是别有洞天。进入这片盆地有几公里,路边有一个长途汽车站的站牌,看后方才知道,这山腹之中的这块盆地就是应县的白马石乡。这里距应县县城已有50里路之遥,从前面走过的路可以想到,白马石乡是个十分闭塞的地方,在公路没有修通以前,从这里去趟县城恐怕就得一整天的时间。在农耕时代,这里自给自足,安适闲逸,是个世外桃源。由于远离尘世,远到朝代更替,民族征战,近到日寇侵略都不会影响到这
往繁峙记+++++魏志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